监控教学与隐私何干

2016年10月11日 08:19   来源:法制日报   舒心萍

  一份印发于10月8日的文件,让中山大学部分学生感到担忧。这份名为《中山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的文件中提出,拟对教学实施全过程监控。一些学生据此质疑,自身的隐私权将无法得到保障(10月10日《新京报》)。

  不少中山大学学生收到了微信公号“中大Din”的最新一期推送。这期推文中,提到了一份名为《意见》的文件。其中,“对教学实施全过程监控”的表述,引发了部分学生的反感。“这下在教室里一举一动都被直播出去了,以后还有隐私吗?”不少学生都担心今后隐私会泄露。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各类监控设施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全国上下,不只是大街小巷等公共区域布满了监控摄像头,各企事业单位内部,以及众多居民楼、小卖部、小吃点等也都加装了监控设备,可以说在“监控镜头”下生活已是一种常态。而作为大学教室,学生在此上课学习,也处于公开的状态,与学生寝室等私密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山大学拟“对教学实施全过程监控”,这一举措应该说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现实教学需要所作出的正确决定,本不该受到质疑。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自身的隐私权将无法得到保障。对此,笔者还是有些不同看法的。课堂之上,学习之地,公共之处,何来隐私之说?隐私是相对而言的,是除公共场所之外的,其他较为隐秘的地方涉及的个人事务,而在课堂上,大家的身份都是学生,也都在上课听讲,难道学生们还要做一些涉及隐私的事情吗?

  一些学生不认同“全过程监控教学”的做法,主要还是在于没有厘清“公开”与“隐私”的界限,把自己在课堂上干别的事情当作了隐私,不愿意接受课堂监督,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一些学生总喜欢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做其他无关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反而去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敢问这还是课堂教学吗?这样的隐私需要保护吗?显然,这个问题更需要深层解读。其实,一些学生质疑“全过程监控教学”的做法,有些过于自私,是不想接受课堂上的监督,并且给自己课堂上干别的事情留下操作空间。这种想法和做法,对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无益,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业也没有一点好处。

  事实上,相对于过去课堂上老师的严厉和学生学习的自觉自律,现在的教学环境已经宽松了很多,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随意甚至很任性,干什么的都有。比如,有的玩手机,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大有人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有的高校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不得不出台上课期间禁带手机入教室的规定。此次中山大学拟对教学全过程监控,目的也是强化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约束一些不认真学习的行为。而一些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涉及了隐私,且无法保障,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和认识,需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