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于10月6日凌晨因心梗去世。有的人讽刺他,认为他作为移动医疗的开拓者,却管理不好自己的健康状况。当然,更多的人是为他惋惜,感慨互联网创业者奋斗不易,是为了工作,而毁了身体。
张锐突发心梗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压力太大,没有锻炼习惯,经常熬夜,或者其他疾病都有可能是诱因,不能武断地说他在互联网创业这条道路上的奋斗行为导致了他的死亡,但整个社会对成功者的“合理想象”,对奋斗者的“悲情定义”,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42岁的张锐出生于安徽农村,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了光鲜漂亮的履历。人民大学硕士、网易副总编辑、网易新闻客户端创始人,创办互联网企业“春雨医生”……他是人们口中的成功典范,是很多青年人的榜样。
互联网时代,媒体塑造了很多这样的成功典范,他们年轻有为,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没日没夜地奋斗,在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每天加班”“来不及吃饭”“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等等仿佛都成了奋斗的代名词。在这种奋斗观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心怀梦想,来到大城市奋斗,住在逼仄的空间里,每天加班、熬夜、吃泡面,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都是奋斗的必经之路。当现实和理想有落差时,又难免会郁郁寡欢,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张锐不幸去世后,不少人把他的死因归咎于互联网公司的高负荷工作。其实,高负荷工作的又何止是在互联网公司,媒体人、医生、警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辛苦的一面。但“工作忙”不应该是逃避锻炼的借口,“没有时间休息”更不是奋斗的标志。一个积极的奋斗状态不应该以影响生活品质为代价。普京是运动达人,喜爱柔道、滑雪、游泳等多种运动;奥巴马每天坚持健身,保持了良好的身材;惠普首席执行官惠特曼、美国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等商界大佬也都兴趣广泛,并坚持运动。
很多人异化了奋斗和成功,似乎拼命才叫奋斗,有钱才是成功。这种奋斗观必然是悲情的:似乎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抛弃一切,不顾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生活的品质……悲情的奋斗观也一定是短视的,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只考虑眼前效益。当衡量文章的好坏只看点击量,衡量人的成功与否只看财富多少的时候,人们在奋斗中就容易倾向于不择手段,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每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奋斗的精神也是个人成功的保证。但我们既不需要狂热地“打鸡血”,也不欢迎悲情的奋斗观。相比于为了财富和声望而拼命忘我地奋斗,我们更需要为一个有切实目标、健康体魄、乐观态度、幸福家庭的高品质生活而奋斗。
张锐走了,他的英年早逝留给我们的不该只是惋惜、悲情,更应该是深刻的反思。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