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黄金周,应多点个体思维

2016年10月08日 14:33   来源:光明网   李劭强

  10月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庆假日旅游市场情况报告,2016年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运行秩序整体平稳,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累计旅游收入4822亿元,同比增长14.4%。(10月8日中国网)

  对于黄金周的感受,可活用汪峰的《满》来表达:景区的游客满了,饭店的食客满了,酒店的住客满了,道路的车辆满了,商家的腰包满了,休闲的心情满了……在各种各样的满中,人们感受着黄金周的人声鼎沸,感恩着黄金周的日进斗金,感觉着城市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这是满可能带给人们的充实感与满足感。当带薪休假还无法全面普及时,七天的黄金周似乎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休假的需要,并让人不得不爱——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但过满的黄金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累与疲:因为人满为患,所以景区超载、服务下降;因为过于集中,所以心急火燎、急于求利。这应该是黄金周与生俱来的毛病——当巨大的人流因为黄金周而猛然涌现,集聚的休闲需求因为黄金周而突发爆发,各个领域的已有问题必然会因此得到放大,并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这是黄金周在设计之初,就可以预料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因为黄金周的火爆而愈加凸显。也正是这些问题,引起过多次黄金周的存废之争。

  因此,在看到黄金周满了之后,还应该进行追问和反思:该满的地方也满了吗?这个该满的地方,就是人的需求和权利——他们对于休闲的需求满足了吗,他们对于休假的诉求实现了吗?黄金周之名,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视角的解读,这种解读的视角契合了黄金周最初的用意——“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但在宏观、抽象的数据之外,在惊人、庞大的收益之外,还有真实而具体的个体,以及他们真真切切的参与。黄金周给予他们的感受和感觉也是重要的,如果黄金周只有数据上的满,而没有对人心的充分满足,则这种满就会对应着一种不满,甚至是更多的不满。

  首先,休闲的需求满足了?有人曾经夸张地描述过黄金周的人满为患——在动物园里最多的动物是人,不是人在看动物,而是动物在看人;看得最多的风景是别人的脑袋和屁股,黄金周几乎就是春运的提前演练。在过于拥挤的黄金周,休闲质量能有多高呢?尤其是,所谓的假日经济在很多地方,沦为门票经济,所谓的完善服务在很多商家,异化为趁节打劫。结果,庞大的休闲需求不仅没有促进服务的完善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反而掩盖了很多问题,纵容了各种毛病。相应地,休闲需求必然被敷衍、被打折扣。这是黄金周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其次,休假的诉求满足了?每次黄金周,各地各处一定人山人海。这不仅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算有关部门和所有景区都能够及时地发出预警、传递信息、作出引导,各个景区还是人潮汹涌,黄金周的首尾还是会出现交通拥堵,因为人们要在黄金周集中释放他们的各种需求——休闲的需求、休假的需求、团聚的需求等等。毕竟,这是一个多数人都可以享受的法定假日。所以,即便人们对于黄金周的出行和出游有些发怵,但也只能累并义无反顾着。这其实也是人们对于带薪休假的诉求——很多人羡慕教师的职业,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有可以自由支配的两个带薪长假。

  最近几天,关于黄金周火爆的各种数据将陆续出炉。这些数据无疑会让人感觉到黄金周的威力与活力,也会成为一些部门、城市、景区的骄人成绩。但更应该多一些个体的思维,看看黄金周是否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只有在个体的需求和诉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黄金周的席卷才能带来真实的满足感,才不会让个体产生被裹挟着前行的被动感。这是盘点黄金周时,应该有的视角与反思。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