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扶贫”要不得 需加强监管加大惩处

2016年09月23日 07:19   来源:红网   李金龙

  当前,我国各地正稳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记者近期在黑桂赣皖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积极通过干部与贫困户结亲帮扶及“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努力补齐“短板”,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受到贫困户欢迎。然而各地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亦存在不少隐忧,如存在帮扶举措“不精准”、急躁症、“数字扶贫”等现象。(9月21日《半月谈》)

  将贫困户的收入调高一点,把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一点,把脱贫致富的项目增多一点……在纸上轻松动笔,就能把扶贫的数据更改,让贫困群众实现“提前脱贫”或“如期脱贫”;项目才刚刚实施还未见成效,就把群众未来的收益“精准”地计算出来,还把“预计”看成是政绩,列入各种报告和总结中。这种玩数字游戏和精于计算的“假大空”扶贫,问题实在不小,必须引起警惕。

  “数字扶贫”的背后,其实是浮躁的政绩观和错误的扶贫观在作怪。不可否认,扶贫攻坚的任务繁重,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决定了扶贫既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一些领导干部或是急于求成,或是缺乏担当,抑或是投机取巧,巴不得把5年脱贫的任务,在1年之内全部完成,以期赢得掌声、卸下担子,于是就打起“脱贫数据”的主意。毕竟,改几个数据,总要比真抓实干来得轻松些、速度些,也极容易见到“实效”。

  7000万人口的脱贫工作,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持久战,千万别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各地在扶贫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实属正常。但是,领导干部更应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自信和久久为功的恒心,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冷静思考和对待这项工作。在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苦干实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切莫盲目跟风和玩“数字”游戏,

  凡事贵于有恒,重在“长”“常”二字。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作风和浮躁的心态。各地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任务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不玩“新官不理旧事”,不搞“另起炉灶”,不弄“数据注水”,以“长常”的毅力和务实的精神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点上。对于已经“扶上马”的贫困村,还要坚持“送一程”,不断给予帮扶,不断提升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彻底脱贫摘帽,使致富的路走得更远。

  当然,对于“数字扶贫”的不实之风,也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加大惩处来得到遏制。对把扶贫不当回事的官员,就该进行处理。毕竟,扶贫不是玩数字、做游戏,促农增收、脱贫致富,才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