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妨先定健康小目标

2016年09月08日 08:37   来源:西安晚报   

  日前,万达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在做客电视节目《鲁豫大咖一日行》时,提到了“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瞬时刷爆微信朋友圈。网友看后不淡定了,这个“小目标”距离我们来说太遥远了。不过,有一个目标人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健康!所以,不妨给自己定几个健康小目标吧。

  小目标一:戒掉睡前手机瘾

  “手机控”们一天24小时不离身、不关机,甚至上班的路上、熄灯后的深夜,也抱着手机刷屏。“机不离手”遭殃的不仅是眼睛,还有睡眠和健康。

  从心理学来讲,“机不离手”是一种行为成瘾。“带着手机时间长了,就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离开后身体会产生一些反应,比如心慌、难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指出,睡前使用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

  不妨给自己定一个“睡前不看手机”的小目标。可以尝试晚上锻炼身体,消耗一下旺盛的精力。睡前即便玩手机,也别超过30分钟。可以循序渐进,一开始一周有1天睡前不玩手机,到一周2天、3天……慢慢淡化依赖。

  小目标二:一周在家吃5顿饭

  我们越来越忙,应酬交际,回家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多回家吃饭。不仅能带来健康收益,更重要的是,增加与家人的亲密互动。

  餐馆菜大多油盐含量高,长期摄入油盐较多,高血压、胃癌、心血管等疾病也会慢慢向你逼近,还会让你的体型变胖,而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哈佛大学一项追踪了10万名中年男女26年的研究发现,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比起一周只在家吃两次晚餐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降低15%。

  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同时食材新鲜,搭配合理,有肉有蛋,有豆有菜。因此,在家吃饭更健康。

  小目标三:每天运动半小时

  大量理论和数据表明,运动能有效防止衰老,尽管如此,抗拒惰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总能为不运动找到很多借口。如果认识到运动的好处,再忙也能挤出时间,哪怕目标是每天只运动半小时。

  40岁以下人群,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建议,多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大的运动,比如打球、游泳、长跑等,改善平衡感、协调灵敏力,增强心肺机能。另外可尝试一些健心运动,如攀岩可以培养专注度,搏击可以宣泄压力。

  随着年龄增大,运动量和强度应逐步减小。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侧重舒缓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此外,应注重平衡能力的锻炼,比如练太极拳、强骨健身操等,可防治骨质疏松和摔倒。

  小目标四:多学几招保健手法

  现代人难免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症状,比如腰背肩颈酸痛乏力。平时做好自我保健很有必要,可以抽时间学几招保健手法。

  中日医院中医按摩科主任医师唐学章介绍,自我按摩法包括掌推任脉、掌摩腹部、双手梳头、指揉风池、指压劳宫、拳揉肾俞、敲胆经、敲足三里、掌擦涌泉穴等。比如每天用拳敲打足三里50次,能防止衰老,让人精力充沛,还可以防治胃痛、泛酸、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疾病。家里有小孩的话,还可以学几招推拿退烧的手法等。据《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全民健康要义在提升生命质量    2016年08月24日
  • ·假冒健康帖为何大行其道    2016年06月16日
  • ·癌症年轻化 你还敢透支健康吗?    2016年06月02日
  • ·“健康福袋”里装着大写的担当    2016年03月01日
  • ·让国民健康成为“幸福资本”    2016年02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