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好人,让更多人成为好人

2016年09月06日 14:02   来源:广州日报   椿桦(媒体评论员)

  我们“奖励好人”正是为了让更多人成为“好孩子”,当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像吃饭一样平常时,就不需要再奖励好人了。追求并实现这样一种社会境界,需要官方和民间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

  “陕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已于近日成立,前期已经募集到资金200万元,基金将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不断充实壮大,用于资助、奖励、帮扶全省需要帮助的道德典型和“身边好人”。

  最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陕西省之前就已经先后推出了“奖励好人”的基金与政策举措。每每有相关报道出街,都会引发“好人该不该奖励”的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奖励好人,会让好人形象变味,使好人看起来是冲着奖励而做好事的。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观点是:不好的人会伺机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真正的好人反而不好意思去做好人。

  这些观点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显然缺乏对现实的考量,存在片面性。按照其逻辑,似乎不奖励更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最直接的现实:在没有奖励的时候,好人好事并没有让人看到有明显增加。

  做好事确实是好人的一种本能,但据此认为好人不需要奖励,也有失于偏颇。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好人都喜欢低调、追求“做好事不留名”的境界。生活中,“求表扬”、“求报道”、“高调行善”的好人,亦有不少。这说明,在做好事仍然属于一种荣誉的时代,许多好人还是希望通过这种荣誉而获得满足感的。

  另一方面,奖励也有助于激活人的“向善”本能。社会道德体系本身就是复杂的,有道德君子,自然也有道德矮子。“奖励好人”的目的,是通过弘扬正能量,来感染道德矮子,从而实现道德力量的最大化。至于说,有些道德君子并不看重奖励,那么他们大可以放弃领奖,或者“做好事不留名”。至于说,有道德矮子弄虚作假骗奖励,也请放心,自有法律来惩罚他们。

  想起一则发生在美国的经典旧闻:1963年,一位小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很困惑,为何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的捣蛋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问主持人,上帝真的公平吗?报社儿童版主持人西勒·库斯特经过苦苦思索后,找到了绝佳答案,并写下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回信,他在信中说道:“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只有还不够好的人,才需要奖赏。”

  事实上,我们“奖励好人”正是为了让更多人成为“好孩子”,当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像吃饭一样平常时,就不需要再奖励好人了。追求并实现这样一种社会境界,需要官方和民间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