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助民致富 政府大有可为

2016年09月06日 14:02   来源:广州日报   

  官员临时客串推销员作为新事物,难免引起争议,但只要效果好,自然会口碑越来越好,质疑声越来越少。

  上周日,山西省万荣县县长李永辉率队奔赴了近400公里的路,来到太原摆摊推销当地的农特产三白瓜。李永辉亲自上阵,将三白瓜汤状的瓤沙用勺子盛在碗里,并为上前免费品尝的市民双手送上。李永辉对记者表示,“这绝不是做秀,我们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政府的力量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进而增加民众的收入。”政府在助民致富这一过程中,既不能缺位,但也不能越位,产品还是会通过市场机制运作。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市场意识的提升,地方官员主动为地方特产当推销员已成潮流。比如,德庆县副县长“推销”本地柑橘、兰考县的副县长到郑州街头“推销”猪肉,山西卫视甚至还推出了一档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由山西11个地市的书记市长轮番登台,推介当地的好风光。对此,舆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领导做秀,有人则认为,领导干部利用自身的关注度来发展当地经济、助民致富,值得点赞。

  讨论领导干部到底是不是做秀,其实没意义。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官员带头吆喝叫卖真的有助于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打开产品的销路,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当地群众收入的提高,这种秀不仅应该做,而且还应该长久地做下去。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正如李永辉所说的:政府在助民致富这一过程中,既不应缺位。这种秀,正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当然,有人对于官员临时客串推销员存在疑虑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害怕权力对市场造成了干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这也是“官员推销员们”最应该提醒自己注意的,一定要把握界限,不能越位。临时客串推销员和代言人可以,但如果自己开个公司卖起了瓜,就走向了反面,不太合适了。

  此外,官员们还要意识到,要帮助群众致富,仅仅只是站台吆喝两声还不够。不少地方的农特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除了宣传不够,藏在深闺人不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致富的本领不足,缺乏市场运作的能力和销售渠道。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帮助农户学会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官员临时客串推销员作为新事物,难免引起争议,但只要效果好,自然会口碑越来越好,质疑声越来越少。 (谭敏)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