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当下全球金融业的大挑战?目前发展中国家还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只有10%成年人有信用卡,而有真实贷款需求的人中只有21%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里得到贷款。而在中国,72%的成人缺乏最基本的金融知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可以说,金融不够普惠是全球性问题。
那什么是好的普惠金融?我想有四个维度:首先是“普”,就是所有的阶层、所有个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需要金融的时候都能够得到金融服务。其次是“惠”,即可承担,人人都用得起;再次是全面、丰富性,支付、理财、保险、融资、信用,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最后是可持续。
金融机构并非生下来就嫌贫爱富,它们也希望把普惠金融做好。但金融有两大挑战:如何触达用户,如何懂用户,甄别风险。为什么普惠金融不能足够普及呢?是因为以往触达用户的成本以及收集信息、甄别风险的成本都太高了。
由于技术的力量,移动互联网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触达金融,触达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降低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甄别风险的能力就会有非常大的提高,而云计算又进一步降低甄别的成本,提高了甄别的效率。所以这个时代做金融的效率、成本、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在普惠金融前面要加“数字”两个字的原因。
数字普惠金融要做好,得有三个支柱:金融合规、技术驱动与场景依托。今天,人们一方面看到数字普惠金融为生活带来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也会担忧它的风险,比如P2P的跑路。所有跑路、出事的金融机构,往往三个支柱里有一两个不达标,有的根本就是诈骗,不能算金融;有的合规,但没有大数据的能力,即便能触达用户,也不能甄别风险;有的有技术能力,但没有场景依托,金融没有和生活场景紧紧结合起来,这样就没有办法有效地甄别场景里的风险。
当然,数字普惠金融并非没有风险,我们倡导并在G20上提交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提出,从监管角度,建议“适度监管”和“赋能监管”,适度推动金融创新的环境建设,用市场化行为,从竞争角度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作者是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