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乐学语文?

2016年08月30日 08:35   来源:光明日报   唐晓敏

  近年来,在网络上、杂志上,屡屡见到“快乐学习”的说法。学习能够是快乐的,这当然是好事。但孩子的学习,究竟怎样才能是快乐的呢?

  人们常说,让孩子学习自己愿意学、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是快乐的。那么兴趣从何而来?拿语文学习来说,如果内容太过简单,学习起来反倒没什么快乐可言。若想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得让孩子接触需要“踮一下脚才够得到”的内容。

  已故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对此做过分析。他认为,一年级的孩子,不应该学习那些完全没有内涵的白话文,而是应该学习一些有文化含量的东西。“例如,一个期待了很久学校生活的一年级新生,如果他第一次端坐在教室里,开始他的第一堂语文课,结果老师教给他的是‘来,来,来,来上学,大家来上学’,这句话让他觉得太没有劲儿了。学习内容与他入学前的期待相去甚远。他觉得他已经上学了,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开始进入‘学问’的门槛,可在学校里学到的第一句话,却是让他感到没有‘学问’,让他有点泄气,甚至有一种失败感。他不愿跟他的爸爸或妈妈重复这句没劲儿的话。假如我们小学一年级教材的第一句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孩子们就觉得一跨入学校的门槛,就与现实的世界不一样,就似乎一下子进入‘学问’的‘深处’,他觉得深奥,觉得不易理解,但同时觉得有意思,有兴趣,这会极大地提高他对学校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他回到家里,他会主动地滔滔不绝地向爸爸和妈妈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他可能讲得不太清楚,这没有关系,爸爸和妈妈会加入讨论,他最终大体会弄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觉得学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觉得自己长大了,学习真有意思,学校真有意思,他觉得学习是一场挑战,要憋足劲儿来应对这场挑战,以便向学习进军。”这段话说得非常好。

  遗憾的是,中国现当代的学校语文教育,内容一直就过于简单。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曾说过,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白话课文“一点味道也没有,白开水,几乎全是废话。有些还是傻话”。例如:“学生入校,先生曰:‘来此何事?’学生曰:‘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喜鹊叫,客人到,妈妈去买面,面上一块肉,客人吃了点点头。”以及“开学了,开学了,学校门前国旗飘,看见先生敬个礼,看见同学问声好。”总的说来,读这样的课本的感觉是语言平淡,一点童趣、想象力都没有,没有起码的精彩,就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这种情况,直到今日也没有改变。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如“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地长大。”即使不完全是废话,也都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文字。孩子学习这些课文,是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的。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注意到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更换了一些课文,增加了一些古诗。这是好的,但远远不够。语文课本需要有一个大的改变,不仅是增加一些古诗,还应把《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中的精彩话语加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让孩子自幼即接触优秀的精神产品,这不仅对他们一生有益,也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何谓“学习”、何谓“学习的快乐”。一言以蔽之,一看就懂的东西是不会让孩子感到快乐的,快乐发生于孩子自己由不懂到懂的过程之中。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