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只是精准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步

2016年08月29日 09:37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今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从2016年3月底至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新京报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这项排查工作已经结束,全国数据将在汇总后于近期发布。部分省份上万留守儿童无人监护。(8月28日《新京报》)

  儿童,本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一些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却把他们留在了老家,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部分省份上万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这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依此类推,全国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数目惊人。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而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更如脱缰的野马,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前景堪虞。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频发,正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 或被不良之徒利用、侵犯或被操纵走向犯罪,成为刺痛社会的突出社会问题。而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是解开这道难题的一把钥匙,非常有必要。

  宏观而言,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决策。以往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多属于“大水漫灌”式帮扶,投入不菲但效果并不明显。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可以从实际出发制订更为科学、及时、针对性强的帮扶政策,采取科技、教育、文化、健康等等多层次、多样性的帮扶措施,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处置机制,满足和保障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激活留守儿童及家庭的“造血功能”,减少留守之悲。

  微观而论,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是实现精准帮扶的依据;贵州毕节留守儿童四兄妹服毒自杀,人们习惯性地归咎于贫困,后据调查,其生活费水平尚可,超出一般家庭,关键是其父母常常处于“失联”状态。由此可见,父母陪伴的心理慰藉与物质帮扶一样都不能少。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帮扶档案,真正知晓孩子们缺少的是什么,渴盼的是什么,开展与完善“留守妈妈”、“留守儿童平台”等相关组织、全方位地呵护留守儿童,从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今年2月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目前全国至少有天津、重庆、黑龙江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措施,令人欣慰。但欲将这些良好措施落到实处,必须真实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及信息,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密切相关。然而,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是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消弭社会痛点的首要一步,而改善乡村面貌,均衡优质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基本保障覆盖力度,提升父母对于监管孩子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尽力缓解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与成长阻碍,早日消除留守儿童这个难点与痛点,我们要做的实在太多太多。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