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网约自行车”能够做大做强

2016年08月26日 08:47   来源:燕赵晚报   罗志华

  继网约出租车、私家车、大巴、“摩的”后,这两天眼尖的市民又在中关村发现了“网约自行车”。这种网约自行车不用办卡,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过程,骑行半小时收费1元钱,但目前仅限在五环内骑行。同时,“网约自行车”不设置固定的还车地点,只要在公共区域就能还车,有望解决公共自行车需要将车还到还车点的“麻烦”。(8月25日《 北京青年报》)

  “网约自行车”具有两大独特的优势:其一,它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势必被政府和社会所推崇;其二,它借助网络途径运营,既便捷又时尚,容易被网民接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说,它比其它网约车多了环保功能,又比公用自行车多了网约手段。可以预见,“网约自行车”一旦形成规模,就有望被广大民众所青睐。

  然而,“网约自行车”也会面临一些发展难题。譬如,它需要在城市里确定多个场地,否则便捷就无法保障。它需要保持相对低廉的价格,否则就可能被公用自行车挤出市场。它最好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否则也难以普及并被社会认同。这毕竟是新生事物,也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将在运营过程中逐一暴露。

  因此,若想让“网约自行车”做大做强,社会就应该帮助企业克服这些困难。在场地方面,应尽可能帮助企业在城市中心地带找到立足之地,也不妨将公用自行车的场地和设备租借或无偿提供给“网约自行车”。在价格方面,公用自行车是政府购买的一项公共服务,“网约自行车”在价格方面不具竞争力,是否有必要适当给予“网约自行车”以补贴,这方面值得探讨。假如类似问题解决好了,“网约自行车”就有望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项。

  “网约自行车”与公用自行车具有不少相同之处,只不过一个由政府主导,一个由市场自发产生而已,因此可以将其当成由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具有帮助政府化解城市病的作用,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公用自行车不仅要包容“网约自行车”,而且应该主动为其提供方便,使两者形成互补。

  而从发展趋势看,当前“网约自行车”只在北京和上海部分区域出现,假如发展顺利,这一模式也势必走向其他城市。看到这一出行模式的独特优势,为其落地生根提前做好谋划,促使其能够在多地做大做强,是“网约自行车”这一绿色环保新模式应该得到的礼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