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终身追责倒逼高管对国企“视如己出”

2016年08月26日 08:03   来源:京华时报   特约评论员洪乐风

  激励这枚“硬币”的背面,必然是适当的惩戒机制,干得好、挣得多、有前途,干得差、挣得少,还要终身追责,国有资产也就真正被拧上了安全阀。

  日前,《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出台,明确了九大方面54种情形的重大决策“终身追责”,旨在通过缜密的制度性安排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国企高管一旦被认定要对发生的资产损失负责,不仅将面临从“批评教育”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组织处理,还可能同时面临经济上的严惩。

  如有关人士的评论,“这些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威慑力大,让制度真正落在了地上。”之前,类似的责任制并不少,但是一方面位阶较低、细化不够;另一方面也大多陷于“纸上空转”。在国企改革全面攻坚的背景下,这部意见的意义就在于为全民守护好宝贵的国有资产,实现激励与惩戒的并重,而关键的一环则在于让高管们对国企“视如己出”。

  为什么强调“视如己出”?一般认为,民营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较为紧密,甚至存在家族企业的两权合一,“自己家的买卖”当然更上心。而国有企业因为所有权属于全民,对于个别人来说是“别人家的买卖”,干好干坏似乎一个样,既不影响经济收入,又不耽误政治前途。正是由于直接利益关联的缺失,国企经营、投资的决策容易出现随意或者短视。反过来,只有加强管理者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敦促他们勤勉尽职。

  从国际经验来看,包括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等较为成熟的国有企业管理中,恰当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不久前的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其实就是利用民营企业的办法来探索公有制的优化出路。激励这枚“硬币”的背面,必然是适当的惩戒机制,干得好、挣得多、有前途,干得差、挣得少,还要终身追责,这两方面结合好才有国企高管积极性的真正调动,国有资产也就真正被拧上了安全阀。

  这些道理已经讲了很多年,难就难在“落实”二字。从顶层的方案一一分解到每一行业、每一企业、每一子公司,势必触及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链。奖励的办法自然都欢迎,惩戒的举措又有谁那么乐意接受?所以,落实的要害在于恩威并举,努力把奖惩两方面的利害得失讲清楚,比如对“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1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年薪”这样严厉的处罚,配套的必然是“干得好”对应的较为可观的报酬,否则谁还愿意担风险、往前冲?

  一言以蔽之,改革的目的是要把国企高管们改成真正的企业家,激发他们的企业家才能,最大限度地放大国有资本的经济功能、社会价值。显然,甩掉不该有的官僚气,使他们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爱护国有资产,不能只靠思想观念上的鞭策,必须跟得上“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激发管理者干事创业的责任心。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财政不兜底,国企违约就不可怕    2016年07月26日
  • ·去产能倒逼国企“瘦身健体”    2016年07月22日
  • ·国企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2016年07月08日
  • ·6.53亿元,政府的钱咋这么好借?    2016年07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