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开放的大格局

2016年08月25日 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迟福林

  ●东北经济增长乏力、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市场化水平不仅低于东部省市,而且低于很多中西部省区。这不仅反映东北市场活力和增长动力的缺失,也反映东北对外开放水平的滞后。

  ●东北地区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以制造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由此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加快构建双向性、开放型、跨区域、连内外的多个产业园区组成的大平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产业发展载体、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总的看,东北经济增长乏力、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市场化水平不仅低于东部省市,而且低于很多中西部省区。这不仅反映东北市场活力和增长动力的缺失,也反映东北对外开放水平的滞后。我的看法是,开放度低、开放进程滞后是东北振兴需要突破的“短板”之一。这里,简要说三组数字:

  (1)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3年的24.7%下降到2015年的1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2)2015年,东北三省GDP占全国比重约8.6%,但其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3.4%;(3)2015年,辽宁、吉林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6%、10.9%,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8、19.6个百分点。这说明,振兴东北需要着力扩大开放,由此形成倒逼深化改革和转型增长的新动力。

  总的建议是,东北地区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以制造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由此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大通道

  总的建议是: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城市为战略支点,协同推动外接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朝鲜和欧洲,内联国内腹地的贸易大通道建设,以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和蒙古“草原丝绸之路”战略的对接,实现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吸引内地面向欧洲出口的产业和资金向东北转移。

  1.加快推进“中俄蒙”大通道建设。东北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推进“中俄蒙”大通道建设。利用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实现“借港出海”,将大通道建设纳入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内容;加强中俄蒙在科技、能源、金融、农业、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创新三国产业合作方式,积极创设、推进跨境和境外产业园建设,开辟三方新的统一市场,形成资金供给、能源矿产开发和销售市场一体化链条。

  2.加快推进中日韩大通道建设。相对于东北地区与日韩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东北地区对日韩开放和合作的潜力还远未释放。2014年,辽宁、黑龙江二省来源于日韩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分别只有19.0%和2.4%。东北地区应发挥作为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与辽宁的港口优势,以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为契机,实行全面开放政策。可借鉴云南主导湄公河流域开发、广西主导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经验,充分发挥东北地方政府在推进中日韩跨境经济合作中的积极性。在中日韩投资协定基础上,加大东北对日韩在金融、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积极吸引日韩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进入东北工业领域。

  3.尽快启动东北东部快速铁路专线建设。积极争取亚投行资金支持,将东北东部5条东西走向的客运专线连通,加快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之外的第二条南北走向快速铁路专线,形成两纵五横快速铁路网络,尽快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4.打造江海联运水上丝绸之路。东北地区应进一步加大界河航道维护和航道疏通,维护通航水深在三级以上;构建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干流高等级航道,畅通水上对俄经贸大通道,打造东北亚黄金水道。

  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大平台

  总的建议是: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加快构建双向性、开放型、跨区域、连内外的多个产业园区组成的大平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产业发展载体、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1.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为平台,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机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制约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建议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平台,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行政管制导致的各种市场进入壁垒,探索建立委托经营、独资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为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2.创立“中韩服务业合作园区”。东北地区应发挥作为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推进中韩自贸区进程亟待扩大服务贸易的客观要求,积极推动东北地区金融、商贸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教育、文化、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开放,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营商环境,以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中韩自贸区进程,推动中韩贸易投资自由化不断跨越新台阶。

  3.探索发展“飞地型跨区域特别合作区”。借鉴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体制飞地经验,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创新东北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政策和管理模式,与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广阔空间相互融合,探索设立“辽沪特别合作区”、“吉浙特别合作区”、“黑苏特别合作区”等,共同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4.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园区创新发展。发挥中韩俄蒙四国紧密合作基础扎实的优势,按照自贸区标准推进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探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运营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与多层次跨境协调机制。

  5.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建立境外合作园区。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抱团走出去,共同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形成贸易新增长点的有效路径。东北地区应积极探索在俄罗斯、蒙古等建设若干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组织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形成一批境外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装备制造跨国公司,与边境经济合作区相结合,形成跨国产业链。鼓励依托互联网积极打造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到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6.在东北设立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企改革破题闯关,采取一般性常规做法很难奏效。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积极申报设立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多种形式使社会资本、国外资本能够参与国企改革,搞活国有企业。

  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大布局

  总的建议是:以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网络、延伸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目标,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明显提升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1.设立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扩大对外开放大布局的总目标,借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立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广阔空间及其开放目的国家和地区的特点,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带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打造沿边迷你型“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北仅黑龙江对俄口岸就有15个,数量位居全国之首。适时选择辽宁丹东口岸、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吉林珲春口岸等地全面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建设丹东对朝、绥芬河对俄、珲春对俄朝的迷你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此打造扩大沿边开放的新高地。

  3.按照自贸试验区标准推进各类园区建设。在经济领域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框架体系,使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合作区、国家级新区等各类园区成为“准自贸区”,进一步改善各类园区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探索把各类园区作为国家实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途径。

  4.全面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2015年,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占比为44.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6个百分点;2014年,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为44%,比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低18个百分点。建议加快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服务业市场。以金融开放为例,东北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空间很大,有条件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相关金融业务。

  5.助力“企业走出去”。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三省工业的比重超过20%。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东北装备制造业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支持建立跨境生产和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东北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