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位争夺战日渐白热化。特朗普张开“大嘴”,屡屡发难“邮件门”;希拉里“晒”收入,借此抨击对手税务有猫腻,更发出大招——放弃固有立场,将曾被誉为“黄金标准”的TPP弃之如敝屣,声称“现在反对,选举之后也会反对,作为总统也会反对。”
相互攻讦、曝光晒单、口头许诺……两位候选人打得不可开交,殊不知满满都是“套路”。在美国民众以及世界舆论看来,这些都是“老剧本”。比如税单,2008年奥巴马抓住对手的房产以及偷税漏税问题打了一场漂亮仗,2012年罗姆尼也因相关问题重重受挫;比如邮件,希拉里先后遭遇“邮件门”,当年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佩林也曾深陷“私邮公用”丑闻。至于立场前后矛盾、自我打脸等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玩法没什么新意,目的也众所周知——忽悠选民,赢得选票。在选举政治的制度指引下,无论是开启政治生涯还是延续政治生命,政客及政党首先要考量如何汲取更多选票。而这,几乎可以解释他们的一切竞选行为。对对手极尽抹黑扒粪、威胁恫吓,对自己则是无限贴金、盲目画饼,谁都没能逃出“短视民主”的泥淖。最无奈的还是民众,手拿选票却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满心希冀最后发现又被耍了。不说远的,且看看奥巴马,8年前以“变革”为口号,呼吁选民“我希望你们相信美国政府,我希望你们相信我是说话算数的”。如今任期将至,承诺兑现几何?
一味追求选票只能如此:有策略而无战略,胜选而不胜任,能说而不能干。任何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美国政坛撕裂已然搅浑了政策执行环境,而政客们夸下的海口还远远超出了国家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政客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人情债”。竞选时,他们大多或主动或被动地受惠于资本力量给予的媒体宣传与金钱支持。一旦上台,必然得对“金主”有所回馈,同时也只有继续为资本代言、为资本服务才能获取更多支持。早有人指出,现在西式民主出现了一种新型“三权分立”——财团、媒体和政权,连特朗普最近都在嚷嚷“我不是在与希拉里作斗争,而是与媒体作斗争”。说白了,美国政治秀场上,选票政治纵然唱得热闹,但其实质仍是钱主政治的“提线木偶”。
当通往政治金字塔顶层的道路用金钱铺就,政治经济等话语权被大资本大财团把控,那么政客竞选时“胸怀天下”上台之后无能为力,美好承诺沦为空头支票,就是一种必然。这样的“套路”,获益的是谁,困住的又是谁?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