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2016年06月01日 07: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涂洪长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用网络空间中的这句流行语评价一些地方官员的媒介素养,非常贴切。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舆论监督的官方应对中,“真诚”与“套路”之别让人印象深刻,由此能看出不同地方和部门间的素质与作风差距。

 

  先说一段采访经历。大约8年前,我到福州的一个郊县去采访台风暴雨灾害,一进入该县境内,即有当地官员全程“随行”。到受灾户家中了解情况时,总有人用当地方言告诫对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因为采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与官方通报的灾情出入较大,当夜,这个县的主要领导来到我的住处,很“真诚”地说起自己的仕途经历以及媒体圈的人脉关系,并执意要留下一个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着的“慰问费”。

 

  在严词拒绝了这位领导“好意”之后,为排除干扰,我准备连夜赶回福州。但令人意外的是,采访车辆还未赶回到单位,这位领导已经到了单位附近的一处茶馆,并极力拉我坐下,说要补充说明一些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大大小小认识或不认识的官员前来“说和”,一直折腾到凌晨3点多……

 

  现在回忆起这位如今已经落马的官员,他当时的表现可谓“煞费苦心”。特别是当他提起自己农家子弟出身时的那份真诚,尤为让人印象深刻。但让我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当我问起那些在暴雨灾害中遇难的受灾群众时,他那漫不经心的神情以及含糊其辞的应对——似乎数十条生命的突然逝去,除了可能威胁到他的乌纱帽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像这位官员一样,一些地方官员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手段。比如,在面对舆论监督和媒体批评时,他对媒体记者的“善意”和“热情”与日常表现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能会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时,他会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来“灭火”;比如,真实情况可能触及自身利益甚至波及上级领导和部门时,放弃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说到底,这些官员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某些时刻的“真诚”,也只是充满“套路”色彩的“真诚”,而不是人民至上、国家至上。

 

  从“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夸张,到“替党还是替人民说话”的糊涂,从“一切成绩归领导”的肉麻,到“局长的电话岂能随便打”的傲慢……官员的媒介素养,看起来只是个人修为和历练,但统而观之,可见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习气。那些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民主气氛活跃的地方,官员们说话便常见清新之气;而那些腐败频发、民怨较大、问题官员频出的地方,官员应对媒体“套路化”难免成习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