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疑问重重,监管岂能视而不见

2016年08月09日 08:10   来源:钱江晚报   李晓鹏

  从一开始的赞誉有加到充满质疑,城市公共交通设计方案“巴铁”运营方根本没有能够拿出回应质疑的有效说法,倒是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媒体几乎已经把整个项目扒了个底朝天。面对可能的非法集资和P2P融资传闻,有关监管机构依然没有态度,这让人多少有点着急。

  最新的消息是,新华社记者探访了位于河南周口的巴铁项目研发生产基地,发现规划投资100亿元的项目毫无施工迹象,土地、环评等各项手续还不完备,现场只留下开工时挖的一个大坑,再无任何厂房建设和施工迹象,宣称的年产量1000台车和“2017年首辆巴铁下线”看起来根本无法实现。

  而在北京的巴铁公司和华赢集团总部,已经把“巴铁”项目作为投资项目向投资人进行开放。有报道称“不时有华赢的业务员领着有投资意向的市民下楼参观,其中多为中老年人,有市民看过模型后直接去往华赢凯来办公室签约。”

  据了解,投资“巴铁”项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年返还本金,利息是12%+2%;一种是两年返还,年利息12%+4%。现在募集的“巴铁基金”是第三期,前两期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因为特别火热,所以要求最少投100万元。

  实际上,“巴铁”项目的投资基金是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进行备案的。按照证监会和相关基金管理规定要求,私募基金必须“向合格的投资者募集”,单个基金的投资者不应超过200人。同时,私募基金也不能公开宣传。像华赢集团这样,公开在大街上拉中老年人进行推广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对私募基金的基本规定。北京城里,皇城根下,如此明目张胆,有关监管机构不应视而不见。

  对“巴铁”项目的质疑,仅仅技术层面就有许多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夹在中间的小汽车如何确保安全驾驶。比如限高问题,肚子下面只能通过高度不超过2米的车,小货车无法通过,如果车身做得再高一点,立交桥就无法通过,是否要专门设计道路?这样一来成本就无法保证。再比如自重问题,城市道路能否支撑重达百吨的车身?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个项目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倒还比较好解决,问题在于,这么一个公众尚未看到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已经堂而皇之的展开了各种融资,并通过华赢集团的P2P平台进行吸金,而应有的项目建设,却迟迟未能动工。正如新华社记者所看到的那样,为了这个项目,华赢集团在河南周口圈了1000亩地,却仅仅搞了一个仪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谓的实验样车,也不过是由苏州一家专门做模型车的厂家代工的产品。

  整个项目,从投资融资方式,到项目的研发生产,以及项目设计者的资历,无不渗透着一种我们见怪不怪的集资套路。当年“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广告铺天盖地,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向投资人承诺“高回报零风险”,短短时间,就非法吸纳了超过13亿的社会公众资金,许多普通老百姓深受其害。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巴铁”项目这样既没有国家立项,也没有任何技术支撑,更没有生产基地的“三无”项目,拿着项目计划书和模型就开始吸纳公众资金,违背国家关于基金的多条管理原则,有可能造成投资人的严重损失,却只有媒体在穷追猛打,在这么多线索和事实面前,监管机构也该出手了。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