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区评定”是该取缔的“中国名牌”

2016年08月08日 13:24   来源:光明网   舒圣祥

  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撤销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3家5A级景区,5家景区主要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服务欠缺、管理不规范、厕所革命滞后等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景区评级从指标打分到专家名单,都有一定操作空间,形成了“活动、公关”产业链,有专门的公关团队,甚至明码标价。(8月8日新华网)

  给5A级景区摘牌,意在“杀猴给猴看”,本意是要改变各地重视创建5A景区,却不重视管理和维护、不注重游客体验的现状。确实,有进也有出的评选机制才正常,只增加不减少、只升级不淘汰的5A级景区评定机制,必然“消化不良”。每当有景区被摘牌,地方上往往会“连夜整改”,但在公共舆论层面,却时闻质疑之声。

  比如这次被摘牌的长沙橘子洲,本身是不收门票的,摘牌对“旅游经济”看似影响不大,但从景区形象特别是地方政绩的视角观察,仍然是一件大事。摘牌的原因,比如厕所的问题,比如游客亲水和抽烟没人制止的问题,说实话,也不仅仅是景区管理的问题,而与游客自身素质颇有关联。关键是,这些问题在其他5A级景区,恐怕也是很常见的。

  不得不说,目前5A级景区的评定本质上仍然是变相的行政审批,主要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难免存在人情关系、“首长意志”及其他关系。挂牌如此,摘牌更如此。“有些景区评级涉嫌违规”,“评选看重硬指标,景区砸钱冲刺”,“评选机构身份不独立,自由裁量权较大”,媒体曝光的这三大“火箭升A”乱象,让景区评级越来越随意,导致A级景区过滥。

  既然“火箭升A”可以是明码标价的操作,“莫名摘牌”自然也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没伺候舒服”?虽然这样的公众猜测可能不讲道理,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5A级景区评定,让政府部门来做,本身就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在很多景区,世界遗产与5A级景区两块牌子并排挂在一起。实际上,这两者的要求是冲突的,前者强调保护,后者强调“开发”,强调的是游客量、门票数和服务的姿势。

  之所以很多景区拼命创建5A,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门票涨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拿更多的补贴;之所以很多地方拼命要求景区创建5A,一方面是抱着创建成功等于旅游火爆的幻想,另一方面则是主政官员想要的政绩。所以,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你可以想象直接决定谁挂牌谁摘牌的评定部门,得常年经受多少“糖衣炮弹”的来袭,又得常年忍受多少公关团队的诱惑。

  要“解放”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为市场服务的景区等级评定交还给市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此类国家评选在国人心中记忆犹新,都曾以“权威”著称。但结果呢,“国字号”的信誉背书,带来的只是违规滥用乃至丧尽天良的恶行。“中国名牌”已经终结,驰名商标禁止用于包装宣传,食品免检制度也被取消,但是,旅游市场的“中国名牌”还在,那就是国家5A级景区审定。

  景区不差门票涨价的借口,政府性的5A级景区评定完全无需掺合其中;市场化的旅游目的地等级评定,可以并且应该由专业的市场化机构来操作,就像米其林餐厅的评定一样。5A级景区评定也是应该被取缔的另一个“中国名牌”,景区好与不好,只需要让游客用脚来投票用钱来投票,毕竟,我们是来看风景的,不是来看级别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