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处理五家5A景区 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2016年08月04日 16:09   来源:南方网   史洪举

  记者3日从国家旅游局了解到,国家旅游局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五家5A景区进行处理,对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两景区摘牌,撤销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福建省武夷山、福建永定-南靖土楼三景区进行严重警告,并限期6个月整改。(8月4日《京华时报》)

  作为最高级别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5A级是很多景区的最高荣誉,也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金字招牌。从这方面来说,对这两家旅游景区进行摘牌处理,属于对其质量不达标的当头棒喝,应该能对其他景区起到警示作用。但从长远出发,对旅游行业的监督管理,对游客的权益维护,不能止于摘牌5A级景区资质,而应统筹兼顾,祭出旅游行业监管的组合拳。

  一般来说,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多会事前了解目的景区的服务质量,特色性、文化性,风景秀丽程度等。而4A,5A级景区作为衡量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的重要指标,属于最耀眼的招牌,基本上成为游客是否到该景区旅游的主要参考标准。由此,摘牌以后对景区的惩戒效果显而易见,即其不能再以“5A级景区”作为宣传内容,不得再将类似内容印刷在门票上,标示在景区展示牌上。否则就违反了广告法,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罚款。同时构成虚假宣传,应该对消费者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此外,景区被摘牌后的后继监管该如何开展也至关重要。据报道,2015年4月份,已有山西五台山、南京夫子庙等5A景区被警告,2015年10月份,山海关景区因存在价格欺诈景区环境和管理水平差等问题被取消5A级资质。虽然当初被警告或取消资质景区的地方主管部门纷纷表态要痛下决心,认真整改,然而直到如今,未见相关景区的整改结果。还有一些景区被警告后,依然我行我素,欺诈游客、管理混乱等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可见,对这些景区的常态化监管尚未落到实处。或者说,这些景区被警告或取消资质后,当地主管部门未受到追责,景区门票价格依然如故,导致景区等级质量评定体系被架空。

  第二次有5A景区被摘牌,证明景区评级“退出机制”已成常态化趋势,这对其他景区和管理部门是很好的警示。告诫其势必摈弃“重申请、轻管理,重创收、轻安全,重金钱,轻公益”等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经营模式,否则就会重蹈覆辙。

  长远来看,还需更加注重旅游行业监管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将景区等级、资质与当地主管部门的绩效挂钩,与门票价格联动。如受到警告处分或被摘牌的景区,除要求其尽快清除相关标示、标牌,维护游客知情权外。还要严肃追责当地主管部门在监管、管理方面的失职责任,并可要求降低门票价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受到警告或摘牌处理的景区感受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认真整改。进而营造舒畅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避免掉入处处是陷阱的尴尬之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