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九龙治水”需职能转变,城市管理机制迈大步

2016年08月03日 08:26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审议通过以来,落地动作持续不断。7月28日、29日,两大新机构——“城管委”“规土委”相继揭牌成立,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再次迈出大步伐。

  城市管理,又被称为“天大的小事儿”。所谓大,是因为城市管理覆盖领域多,覆盖人群广,同时又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谓小,则是指具体工作大多涉及微观层面,多是些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琐事儿。要把这“大”与“小”统筹好颇为不易。北京作为首都,同时又是超大型城市,难度还要更大一些。此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常常陷入“九龙治水”,就在于职能部门职责交叉、条块分割。如盲人摸象,甲摸到腿,乙摸到鼻子,丙摸到肚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最后往往是各个部门活儿没少干,整个“大象”是啥样谁也没搞懂。

  城市管理是一项精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拼接“做加法”,当有系统思维。如垃圾处理,包括分类、清运、回收、处理等环节,倘若各管一头,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衔接不畅等情况,只有实现全流程管理,才可能达到管理效应最大化。换言之,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大城市病”,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交叉和关联的,不能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去解决。

  机制机制,很大意义上就是机构+制度。现在机构整合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职能如何理顺,制度能否衔接。新机构的设立,不仅是形式上的整合,更是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力避“囫囵吞枣”,防止“大部门”里头再搞“小团体”,亟须一场全方位的流程再造。北京城市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必须深刻认识国家战略要求与自身发展、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北京发展与区域发展等重大关系,让整个城市如生态系统般有机运转起来。形成和强化城市管理的合力,从全局角度统筹配置资源,才能一点点克服难呼吸的“痛”、闹人心的“堵”,逐步治疗城市痼疾顽症,进一步优化提升核心功能。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最终是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探索符合首都实际的城市发展新路,把握北京发展的特殊规律,把那些“天大的小事儿”做得越好,市民幸福感就会越高,发展活力便越强,城市未来就越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