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日报:用好方式好作风推动职能转变

——三论中央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
2016年01月08日 07:33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员

  如何提升派驻监督实效?如何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这是实现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后,派驻机构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一些纪检组的工作发散有余、聚焦不足,参与了大量驻在部门的业务工作,甚至乐此不疲,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转变职能、聚焦主业,必须纠正过去方式方法上的偏差。转职能又是具体的,落到实处就是每一名纪检干部的作为担当,实现职能转变必须有优良的作风来保证。因此,转职能是核心,聚焦职责才能找准定位;转方式是关键,创新方式才能强化监督;转作风是保障,作风过硬才能敢于监督。强化派驻监督职能,必须以方式作风转变推动职能转变。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派驻机构统一名称为派驻纪检组,主业就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责就是监督执纪问责。履行好党的纪律检查职能,就要奔着党的纪律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党的纪律刚性约束。这次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强化派驻监督职能,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三项主要任务。我们讲转方式,聚焦主业主责就是最根本的转变。转方式不仅要转变发现问题的方式,还要转变解决问题的方式。瞪大眼睛,伸长耳朵,关心“张家长、李家短”,关注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才能发现问题。从问题线索抓起,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才能真正做到抓早抓小,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让红红脸、咬咬耳朵经常化。

  派驻监督越深入,越是考验派驻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现实中,有的作风漂浮、虚躁,抓工作不实,调查研究不深入;有的政绩观不正确,以办大案论英雄,不注重抓早抓小、日常监督;有的碍于跟驻在部门的关系,“拉不下脸”。如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打成一片”“混成一锅粥”,怎能履行好监督职责?纪检组不是“养老院”,纪检干部不能当“和事老”,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才能让派驻监督成为全天候的“探照灯”。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永远在路上。“三转”的每一次深化、要求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对派驻机构职责的聚焦再聚焦、定位再定位。不断深化“三转”,切实发挥派驻监督作用,就定能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把党内监督不断提升到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