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期,有不少培训机构、企业瞄准学校的暑期“空窗期”,在学校租赁教室、宿舍开展学员暑期培训、新员工入职培养等活动。近日,有学校学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学校被培训机构学员“占领”,学校秩序混乱,并对学校在暑期出租校舍表示不解。(8月1日《北京青年报》)
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剩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显然,一些高校将教室、自习室、食堂、甚至宿舍对外出租,让暑期培训班“占领”校舍,收取价格不菲的“租赁费”,便是一种非正当的逐利行为,也为上述说法提供了佐证。换言之,当高校公共设施变成了一种“经营项目”,表明高校教育偏离了方向,可以说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堕落。
事实上,高校中教室、自习室、食堂、宿舍等公共设施,在校学生均有享用的权利。毕竟,学生都向学校交了学费,其中就包括这些设施的使用费。也就是说,这些设施只提给在校学生提供服务,不能挪作他用,更不能借此敛财。退一步讲,即使利用暑假“空窗期”对外出租,也应征得学生的同意;同时,收取的租金标准应该公开透明,并说明用途,最好是用在高校公共设施的完善等方面,返利于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暑假,高校也并非完全是“空窗期”。许多有科研项目或准备考研的学生,暑假留校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一旦高校被暑期培训班“占领”,抢走了留校学生的公共资源还在其次;关键是,扰乱了校园的正常秩序,并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有学生反映,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入侵”高校后,校园秩序混乱,并对学校在暑期出租校舍表示不解。
可见,暑期培训班“占领”高校,放大了校园安全风险。随着高校办学主体及后勤社会化等多重变革,高校与社会不断渗透融合,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与日俱增。比如,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占领”高校后,校园主体人群特殊且日益多元化,增加了管理难度;社会问题的辐射,使高校安全管理内涵及外延不断扩大。再者,高校后勤社会化,推动高校由封闭性的“象牙塔”,转变成为开放性的“小社会”,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
事实上,建立高校安全保障机制,是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知道,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能否拥有一个稳定和谐、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因此,从维护高校安全的层面考量,高校应尽早叫停对外出租校舍的逐利行为。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