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7个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黑心食品”带来连串追问:有毒有害食品“畅销”市场3年为何无人察觉,“强打”之下食品犯罪为何“冒头”不断?(7月26日《人民日报》)
导致有毒食品长期“畅销”的直接原因,是制售这些食品存在暴利,而打击力度却不能与之相适应。1公斤工业明胶能勾兑出约50公斤皮冻、凉皮,或900公斤香肠,且保质期可以延长2至3倍。商贩靠此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此案中的7个黑加工点,涉案价值就达近亿元,说明只要冒险做几年,这些人就能大发横财。相比之下,违法成本却极为低下,制售这些食品即使被抓到,一般只是罚款了事,即使判刑,刑期也很短。违法成本和暴利之间不成正比,黑心商贩就会铤而走险。
因此,监管“畅销”三年的有毒食品,主要还是依靠食药监等部门。但也要看到,多头监管、处罚不足等问题,既非部门所能解决,又非短时间能够化解。退一步而言,即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黑窝点”的隐蔽性和流动性,也给监管带来较大难度,加上食品种类太多,检测难以覆盖,食品监管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单靠行政力量,难免有所疏漏。
但“黑窝点”即使再隐蔽、再流动,却不能离开社会,总有与之接近的群众,难免在群众面前“露马脚”,只要动员起群众,让他们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则许多监管难题有望迎刃而解。事实上,“朝阳群众”等成功案例,说明群众监督在食品安全领域可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而群众监督最核心、最管用的部分,则是内部人监督。“黑窝点”总需要聘请工人,也必须与外界保持联系,许多人对其违法生产和经营心知肚明。假如能够将这些内部知情人动员起来,“黑窝点”就会从内部得到瓦解。正因如此,这一监督机制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所重视,并称之为“吹哨人”制度,通过重奖和保密等方式,鼓励内部员工进行举报。此举不仅能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更对黑心商贩产生不少的心理冲击力,可置其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多方参与,惟有多方参与,才能织就一张完整的防控网,当行政监督力量不足时,理应寻求群众监督等其他力量来加以补充。即使行政监督力量再充分、再完善,群众监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相信只要制订好规则,则无论是“朝阳群众”还是“吹哨人”,其积极性都会被迅速调动起来,形成对黑心商贩独特的震慑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