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灾难中先救谁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2016年07月26日 08: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

  用“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这样的问题来考验他人,结果必然会令至少一个人失望。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时,你会先救哪个?这个老套而经典的伦理问题,难倒了不男同胞。不论被问到的人如何作答,提问者都可以从中挑毛病。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标准而完美的解答。

  然而,对河北邢台大贤村的受灾村民高丰收来说,这个伦理问题却成为现实。7月20日凌晨,洪水冲向了大贤村,高丰收的妻子被惊醒后,赶快叫醒了还在熟睡的丈夫。高丰收醒来后第一时间想起了自己独居的母亲,立刻冲向了母亲住处,并将母亲救到了屋顶上。当他救完母亲,想回家照顾妻子儿女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了整个村庄。洪水退去之后,高丰收赶忙赶回了家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和子女都安然无恙,但高丰收却“失去”了他们,妻子一句话也不愿再跟高丰收说,并且拿走了家中的存款,和孩子一起住到了10公里外的另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对于当事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在事件曝光之后,网民却把悲剧变成了闹剧。人们激烈地争论当事人做得到底对不对,到底应该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有人说,当事人是个大孝子,妻子带孩子离开的做法残忍刻薄,不应同情;也有人说,当事人对妻儿不管不顾,无情至极,活该受这种待遇。打开新闻的评论区,就像走进了一场针对夫妻双方的批斗大会,场面相当不堪。

  在灾难之中,人们很难保持健全的理智和冷静的心态。受灾现场之外的人,恐怕没有资格去居高临下地“审判”受灾群众的选择。众声喧哗的议论,看上去是在为高丰收或者他的妻子说话,但实际上不过是局外人的风凉话,是在受灾者的伤口上撒盐。

  当自己和家人的生死存亡就在一念之间时,一个人很难做出多么周全完美的判断,更何况是面对这样一个本来就没有完美答案的难题。当高丰收冲向母亲的时候,他未必没有为妻儿的安危揪心,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他心里的痛苦。无论如何,他至少不是只顾自己逃命的懦夫,而是救起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在洪水退去后立刻回到了家里。置身事外的网民又怎能去指责他做错了什么?

  当然,高丰收的妻子也没有做错任何事。在洪水爆发时,她做的第一件事的就是叫醒丈夫,并且在丈夫离开后尽心竭力地救了他们的一双儿女和高丰收的父亲。不难想象,她独自做出了多么艰难的努力,又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她完全有理由选择暂时离开丈夫,以寻求心灵的平静。那些用极高道德标准要求她“宽容”,指责她无情的人,恐怕从未体验过在关键时刻被最信赖的人抛下的感觉,因此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性从来经不起太多考验,这不是说人性不可靠,而是人性实在太过复杂。不同的道德标准,时常让人备受煎熬,左右为难。用“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这样的问题来考验他人,结果必然会令至少一个人失望。而灾难来临时,这种考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更加残酷。悲剧的罪魁祸首,完全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当事人是无辜的,因为不论当事人如何抉择,都不可能避免某种悲剧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去指责灾难的受害者,就相当于对他们二次伤害。

  高丰收和妻子究竟谁做得对,我们不可能讨论出有意义的答案。相比之下,对人性的复杂多一分理解,对受灾群众的困境多一分关怀,对无奈的抉择多一分包容,才是最应该的。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洪灾冲不垮我们心中的爱    2016年07月25日
  • ·洪灾当头,少点戏谑多点严肃    2016年07月07日
  • ·洪灾当头,士气可鼓不可泄    2016年07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