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洪灾当头,少点戏谑多点严肃

2016年07月07日 14:19   来源:钱江晚报   高路

  一场场大雨洪水冲毁了无数人的家园时,一群猪的命运意外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安徽6000只猪被救的现场,被人搬到了网上现场直播,据说有近350万用户点击观看,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对灾害本身的关注。

  在这群猪的身上,有很多人声称看到了所谓的感动,我们看到的是无聊和炒作。同样的镜头出现在对受灾情况的描述上,一些人以看戏的心态描述着受灾情况,把看海、揶揄洪水下各个城市的狼狈当成了一种乐趣,甚至不乏有幸灾乐祸的心理。

  一方面是洪水的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却总有人以戏谑的方式对待洪水,将某大学形容为被水淹成绿野仙踪,用“大浴缸”来形容被淹的体育场,一些人在微博里上传划船取乐的照片晒捞鱼的战利品,某大V微博里贴出的一张猪被洪水逼上房的照片引来哄堂大笑,甚至有某大学官微发了条微博戏称要正式更名为“某某海洋大学”,戏谑未必都是恶意的,也是表达关注的一种方式。洪水来了,难免一开始都有一种兴奋玩笑的成分,可是当暴雨成灾时,每个人都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对待这次洪水可能造成的危害。

  这里当然也有客观原因,有些人不处于受灾地区,没有切身体会,自然距离感就远了些;有些人对这场洪水的后果估计不足,所以并没有显著的危机感。

  这并不是说6000只猪有人关心,那么多人受灾受难却没有人关心,对救猪的事的戏谑也不代表他们就不关心人的命运了,但是这种畸形的热度上透着一丝冷血。这场灾难的底色是苦难,而不是欢乐,当你把别人的一场灾难变成快乐的源泉时,是否考虑过身处灾区的人的感受?对生命的尊重不可能从几只猪的命运上体现出来,在这个事情上浪费感动,是表错了情会错了意。这种围观跟看海的心态如出一辙,用“看海”来形容一些城市的现状,根本目的是出于对城市防洪能力的追问,是对管理者的鞭笞,这种良好初衷不能演变成对生命的无视,更不能演变为对灾难的嘲讽。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总是有新鲜的事物冒了出来,很多行为都失去了参照系,但大家身处的社会背景是相同的,应该秉持的爱心责任心是不会变的。有些事是不能戏谑,也是不能娱乐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忽视的,比如生命、比如家园,那么多人面临失去家园的痛苦,他们每个人都构成了洪水逼城里最沉重的一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他们的命运其实是跟大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才是社会真正应该关注的焦点。

  显然,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在人与自然的博弈、在个人的渺小和自然的破坏力面前,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无意去批评谁,只是希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把同胞的命运放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