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毕业生奖1.8万,重奖就怕“附加值”太多

2016年07月18日 13:21   来源:中国江西网   徐大发

  “毕业后没来得及回去看老师,没想到老师们会先来看我。”昨日上午,育才第二寄宿小学毕业生王琨瑀有些意外,老师们一起来家访,还送来了1.8万元奖学金。(7月14日《长江日报》)

  对优秀小学毕业生给予1.8万元的奖励,这个奖还真的有点大。它大在超过了一般的奖励常态,没有按常规出牌。这奖要落在成年人身上都会感到很震惊,更何况是一名十来岁的未成年人身上。

  奖励历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能使人获得物质和精神上得双重愉悦,促进个体更加积极向上。但奖励的物质与精神的构成应该协调合理,是重物质奖励还是重精神奖励,应该有一个度。一般而言,对一名学生应该注重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象征一下即可。而这个1.8万元的奖金显然物质成分大过了精神的成分。因此,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种很正常的反映。

  这样的大奖对学生可能有哪些负面影响?比如被奖学生今后可能偏向对金钱的追求看轻精神的追求,过高估价自身的价值由自信变成自负,为追求利益而读书,在没有大奖的情况下失去学习进步的激情和动力,我的金钱我支配来得容易花的很快等等。虽说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但对一个小学生突然去速成这些观念去防御大奖的负面影响也太不现实了,大奖吓死“宝宝”的阴影面积只怕也会长期客观存在。

  按照该学校的说法,奖学金的评定除了要参考学生在校时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课余兴趣、道德品质等。今后,该校计划每年从毕业生中评选“榜样”,发放奖学金。用来鼓励每个学生在学习之余注重身心全面发展,做生活的有心人和同学、老师的贴心人。这个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培养全面发展一定要用大奖激励吗?恐怕这个大奖的设立有其他更多的“附加值”蕴含其中。

  该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那么为了为了吸引生源会不会用重奖毕业生的方式去取得显著的广告效应呢?多年来许多学校惯用重奖高考状元,重奖考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的方式宣传本校,吸引学生入学本校,已不是什么新闻。那么,育才第二寄宿小学是不是也套用了这一模式去设“毕业生奖学金”的呢?为了竞争生存,这样的嫌疑是很有可能的。果真这样,那么重奖优秀毕业生的“附加值”就有点不大正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有意炒作之嫌,这是违背教育宗旨的行为。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