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手写通知书里的汉字情怀

2016年07月18日 08:37   来源:中国网   邓海建

  “如果收到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珍藏吧!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学校老教授连续一周书写,年龄最大的已83岁,中国书协等的书法家们今年也参与。自2007年至今,随着该校第10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此事再次引发网友关注。(7月17日京华时报)

  这早不是那个“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时代,无纸化、电子化的信息传递,让汉字抹去了字体私人化的特质,成为键盘侠指尖千篇一律的方块堆。十年坚守,陕西师大以亲笔信笺的姿势,表达了对汉语言的敬畏与传承,虽质朴得有些“笨拙”,却在一片冰心之下,传扬着手写书法的传统美感。

  蝇头小楷,淡淡墨香。在人生路上,这张录取通知书里,有着厚重的人文情怀,有着严谨的治学姿态。两份通知书:一张毛笔手写版为收藏纪念版,一张打印版为入学报名使用,既无碍工具性,又彰显人文性。至于这十年的传统,就像学校说的:在当下社会,文字受到冲击,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敲电脑打字,久而久之甚至遗忘了书写的能力,“但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的灵魂,作为师范类的院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坚持这样的传统。”

  此前,一份大学生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提笔忘字现象。当年,《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走红,折射的恰恰是国人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隐忧。弱化的汉字书写能力,近年来不断被代表委员及专家学者提及,并成为文化层面的公共议题。“汉字书写考级”等提议,虽未落地为教育新政,但,“汉字危机”终究已成为紧迫的共识。一则,汉字书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不仅涉及保存民族文化和强化民族认同,更是培养国民文化与审美旨趣的根本。二则,世界有世界的语言,民族有民族的文字,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独立性与自尊感,需要对汉字有基本的情感与价值判断。

  千百年来,汉字书写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这固然是历史性产物,但,音与义、形与体的和谐之美,确实也是汉字独有的特质。早在2013年初,教育部就已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倏忽三年过去,各地执行情况恐怕算不上差强人意。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自然有其生生灭灭的规律,但重外语轻母语的流弊,确实也是汉字危机的火上之油。

  “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自古以来,汉字的书写就超越工具理性,而成为文化濡染生活的重要部分。摒弃键盘去亲笔亲为,这终究是矫枉过正,眼下而已,起码有两点是需要纠偏的:一是营造汉字书写的文化氛围,加大书写能力对人生变化的权重;二是可以不写、但不能不会,教育环节应力戒短视思维,抓好汉字书写能力养成训练,让发现汉字之美成为课程任务。

  一张手写体通知书,弄得外人心生万千感慨,一撇一捺之间,并非为赋新词的矫情,而是沉稳厚重的精神之思。不是每个高校都要效而仿之,而是社会需要反思:走丢的汉字书写能力,何时才能重新找回来?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透过汉字繁简之争看文化共识    2015年03月05日
  • ·应厘清汉字繁简之争中的常识    2015年02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