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个人信息何时才能加道安全锁?

2016年07月13日 08:27   来源:中国网   李晓亮

  这是一个数字化网络时代,有点条件的都在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听起来高端前卫,也是潮流趋势,但是数字化生存要保证安全,一个起码的前提是,“大数据”至少不能等于“大泄密”。

  可惜,揆诸现实,并不能自信地拍胸脯保证这一点。这几年,网络个人信息大范围泄密事件,仅凭记忆就有当年国内最大程序员社区CSDN网站,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被公开泄露;不久,知名天涯社区网站也被攻击,近4000万用户密码遭到黑客泄露;还有某知名连锁快捷酒店数千万开房记录信息遭泄露;最爱网购的一族,也有烦心事儿,某网购平台用户信息同样被泄露。

  上述一些极端信息泄密网络事件中,虽不少是有预谋成规模的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行为,可是,若你从上网、购物到开房,也即居家、网购到出行,你生活中每一环,都可能不是你自认为的那么安全,这光想想都让人后怕吧?

  如果系统遭攻击被黑,还能算网络“不可抗力”,属所谓不可控因素,那么平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就真如被锁进保险箱一样安全么?是否真有那道让人心安的安全锁?恐也未必:日前最新一例,就是安徽6000名新生婴儿视频被上传商业网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号”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7月12日《新京报》)而这本该安全保存于医院内部资料系统,现在却被传上网,个人信息几乎裸奔,谁都可以随便翻开。

  医院解释当然是那个万能卸责借口“被黑”。可泄密长达两年,如非偶然曝光,还不知要持续多久。按说黑客没闲心像网络主播一样,两年不间断黑某个医院婴儿探头,守着更新吧?符合常识判断和民众经验的,就是有人涉嫌倒卖母婴信息牟利。很可能就是涉事医院内部人士,当然这有待进一步查证核实。

  哪怕在暂时没有披露足够切实证据情况下,大家也倾向于这种推测,实在是因为被信息“伤”怕了:孩子还没生,各种母婴用品广告轰炸、推销电话就打爆手机;新房还没交,钥匙都还没到手,中介租售电话就拍马杀到;高考没不久,甚至学生对自己分数都还不太清楚,真真假假假、山寨业鸡的各类“高校”招生广告就骚扰个没完;关于网购快递单如何“隐姓埋名、毁尸灭迹”的种种生活小妙方、智能小贴士,也是爆红社交网络。

  网上买个东西,都提心吊胆怕泄密,这样的信息安全焦虑,是过虑杞忧还是处身的现实?昨儿有几个关于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现状的新闻,或能为佐证——“网店倒卖产业链:盗用大学生信息假货借壳横行”(7月12日《北京晨报》)。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所谓招聘兼职获得的身份信息注册网店倒卖假冒产品,形成庞大灰色产业链。这种公然买卖个人信息开展违法违规业务的行为,就是严重侵犯个人信息安全。可惜在法律上,居然也存灰色地带认证难问题。面对所谓金额小,无法立案;或网络法律性质认定空白,“无法可依”的窘状。

  这不是黑客攻击,这就是倒卖个人信息牟利,而且是已成规模的非法利益链。如此证据确凿,竟然不能法办。个人信息保护法十几年来仍然难产,只有刑法、民法通则等有过一些相关规定,但毕竟不是专门针对信息保护立法,执法现实操作性上并不高效也无威慑力。

  这种大范围利用个人信息的侵权违法获利都得不到应有制裁,那么诸如“广州女大学生打网约车给司机差评 个人信息被挂黄色网站”(7月12日《南方日报》),还有此前也是广州女老师朋友圈晒照后被人用于招嫖小卡片等侵犯个人信息的私人行为,就会越来越多。侵权无惩戒,则不亚于变相鼓励。一直不给个人信息上一道安全锁,那么信息滥用倒卖的违法事件怎么可能绝迹?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就是个人财产,这一点不能得到保护,那么公共安全感就只会缺失。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