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支招毕业季租房

2016年07月05日 10:07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又到一年毕业季,作为“广漂”的你,找到心仪的房子没?昨日,本报“二手楼市”版特别“暖男”,专门为毕业生讲解广州租房省钱攻略、支招注意事项等。

  说实在的,这些信息太有用了!虽然很多人觉得,找房子并非难事——星罗棋布的房产中介、路边电线杆甚至小区外墙上随处可见“业主放盘”、“拎包入住”等诱人广告,层出不穷的网站、APP里也24小时更新着真房源、求合租等信息,感觉分分钟都可以解决住房难题。但是,现实很骨感,很多租房者都交过不菲的“学费”,从虚假房源、霸王条款到“二房东”、乱收费等,都需要消费者保持警惕。

  “老司机”如此,大学生就更难了。以我自己来说吧,大学时为了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每年暑假都跑去北京实习。刚去的时候举目无亲又囊中羞涩,尽管有学长指点、父母在后方提醒,聪明如我也走了不少弯路。而毕业生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刚刚毕业,且不说羽翼未丰、尚未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的“初来宝地”、人生地不熟,一旦遭遇纠纷、诈骗,势单力薄的毕业生们就会“宝宝心里苦”,却又无处话凄凉。

  所以,除了给毕业生提供“租房攻略”,还能否来点更实在的“干货”?

  先看租房供给。住有所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诉求,也是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向大学生敞开了保障房的大门,将大学毕业生纳入公租房保障体系,有的甚至抛出租住公租房第一年免租、第二年2折、第三年5折的“豪华套餐”来吸引人才。

  目前,根据广州的相关政策,来穗人员申请租住公租房除了高级人才等不受居住年限、收入等限制之外,对普通的申请者而言,居住证满5年是必备条件,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没办法一毕业就享受这一福利。对此,站在留住人才、增加城市魅力的角度,相关政策是否可以向毕业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倾斜,值得研究和讨论。

  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还有服务。公租房的蛋糕毕竟有限,也不见得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对更多人而言,他们更缺的是细致、体贴的信息服务。在这方面,除了在毕业季通过专项治理规范市场秩序、畅通投诉渠道之外,其实还可以做更多。比如在职能部门网站、微信平台等开辟空间,开通投诉通道,介绍各区域租房行情、介绍必知的租房猫腻等,让毕业生即便在异地也能对租房市场略知一二。此外,有条件的大城市还可以尝试建立存量房交易服务平台,使房源能够实情发布,网上签约,房款全程监管,这对于毕业生乃至普通市民来说,都多了个靠谱的渠道。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