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少年儿童紧跟党的步伐跟党走

2016年06月28日 14:32   来源:未来网   

  时序更迭,大浪淘沙。95年前,浙江嘉兴的那艘红船,逆转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近一个世纪以来,她戮力前行、开拓创新,植根于人民群众沃土,已成为拥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执政党,并带领13亿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是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漫长的接力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童心筑梦,跟党而行,是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之路,是“小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大梦想”的康庄之途。

  历史而言,栋梁之才,也是从孩子长大的。牙牙学语到摸爬滚打,蓬头稚子到风华正茂,时间在雕塑历史的同时,也如魔法师般雕刻着个体的命运。懵懂无知的幼儿,怎样成为大有作为的好青年?天真浪漫的孩童,如何成为胸怀天地的好公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2015年6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会见全体代表,并如此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

  大手拉小手,听党话、跟党走。少年儿童为什么要始终跟党走?其一,规律使然。“神舟飞船翱翔太空,离不开地面指挥中心的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曾说过,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从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少年儿童只要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故事,了解党领导人民为了夺取革命胜利、实现独立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了解党领导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付出的艰苦努力,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自然就会心有所向、梦有所依,围绕党的领导核心,从小热爱党、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

  其二,成长使然。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遇到各种烦恼,会“身在此山中”、会“浮云遮望眼”,而紧跟步伐跟党走,就不至于陷入迷途,不至于浪费人生宝贵的成长之机。习近平总书记对孩子们说,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时立德立志,长大后方能翱翔天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党的历史上的先进人物、英雄模范身上汲取成长能量,以党为中心、向党看齐,真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切的美好,需要矢志不渝地承续下去。关心少年,关爱儿童,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让少年儿童亲近党、了解党,进而紧跟步伐跟党走,孩子们的梦想,就能在中国梦的版图上,擘画人生出彩的华美篇章!

  (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少年儿童肩负党和国家的希望    2016年07月01日
  • ·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是党的期待    2016年06月29日
  • ·蒋建国:为民族赢一个美好未来    2013年09月17日
  • ·为了梦想时刻准备着……    2015年06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