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债务风险有多高?其债务风险又在哪里?这是当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IMF,还是许多国际投行等都认为当前中国债务风险很大。如果中国政府不能认真地面对,这可能引发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或区域性风险。(台湾旺报6月22日)
而大学教授易宪容指,当前中国房地产是世界历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泡沫,难道这个泡沫就不会破灭吗?这才是中国债务危机的风险所在。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债务风险问题不要做太多忧虑了。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央政府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了,并维持在可调控的幅度范围之内,这就大大降低这种债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第二就是各种债务要么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置换,或债转股或在打官司进入到一种纠纷状态,以至让其它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实体发展得更快一些。在这种情况之下,债务的增加或加重并不能阻碍经济转型。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张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就可以进一步处理好这些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不可能是债务单兵突进。
第三个方面来说,就是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或隐存的债务风险,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收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不计后果盲目地放款。
针对中国这个债务风险问题,要有科学的认识。不是看它有多高多大,而是看这些债务有没有实体经济发展支撑,有没有下面的实业承受。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产权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运作板块,从这个一点上来说,产权的交易与分割就可以很好地消化这种债务风险。以前可以搞工龄买断、养老买断,为什么在诸多债务无法分解实现的情况之下,做一个比较理想的打包买断处理呢?尤其是可以搞债务期权运作。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债务单位将来好转,这个债务就能还。
另外,我们要从整体上看待中国债务风险这个问题。既然是存在市场泡沫过大这个问题,那么,这些债务本身就是一种泡沫或存在泡沫化。由此来看,除去这些泡沫化的东西,不能够积极变现、虚假的东西,那么,纯粹的中国债务总量以及相关风险也将会大大地缩减下来了。
反过来说,只要那些经常阻碍市场流通、货币流通性很强的债务不发生坏死,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筋骨就没有伤到,还有可能摆脱困局。就拿去年中国股市发生异常波动这个事来说,这么大的事都被平息了,这就证明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债务风险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均衡点。
易宪容教授说:随着中国债务不断增长,私有企业领域的信心正在被逐步吞噬,而货币的流通速度在下降,企业劳动生产率在降低及利润受到侵蚀,从而使得整个经济增长下行更是严重。现实中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他说的,没有错,的确是个专家,因为他知道货币的流通速度在下降等等实况!就拿这种货币流速来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为基本的结论,那就是这种宏观货币流速从去年最高时的0.6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0.5,的确是一种很不正常状态。
但是,这种宏观货币流速之下,还是没有发生全面通货紧缩现象,这就足以证明这种市场债务风险还是可以在有效经济增长范围内得到消化。易宪容指,从2006年起到2014年底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2.6倍,其绝对和相对规模都比美联储要大。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增长的情况来看,2008年底大陆银行业的总资产仅为62兆元,而2016年3月底达到203万兆元,在7年多的时间增长了3倍。面对这种一个场景,中央银行也就开始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即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不能搞扩张。如此一来,这些问题不仅仅可以得到进一步控制,还可以加速消化。
因而,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在发挥地方经济主动性、灵活性、多样性的形势之下,这些大大小小的中国债务风险可以得到有效转化。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