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人孤单时,为何会想起保健品推销员?

2016年06月27日 07:08   来源:成都晚报   郭元鹏

  在迅速发展的保健品行业中,老年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有的推销员不是“跪地”就是“喊妈”。(6月22日《中国新闻网》)

  说到这话题,笔者想说说两则心甘情愿被虚假保健品欺骗的例子:

  一则是我大姑父。老人已经70多岁了,每个月都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几乎把这些工资全部用在了购买保健品上。几个儿女当然都反对,但我与大姑父谈时,老人却不以为然。他说:“你以为我买的只是保健品,都70多了还能活多久?我买的是儿女一样的亲情。”他还说,卖保健品的销售员,对他很尊敬,都是喊爸爸,有的时候还带着他去旅游。他反问我:你说即使是儿女能做到这些吗?

  一则是我们单位附近的一位老人,每个月都通过快递收取保健品,钱不够了他就借钱——他认识了好多年的一位保健品推销员,最近一段时间到外地推销保健品去了。老人说,自己以前就受对方照顾,她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是无儿无女的老人,我不是买保健品,我是支持孩子在外地创业。我需要的是亲情,留着钱干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发布通报称,监测到数起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内容均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以及利用患者名义或形象做功效证明等问题,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有些保健品公司的宣传单上甚至印着“抗肿瘤”“长寿”“能量”等字眼。这确实是需要治理的。但问题是,像上面两个事例的故事很多,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其实是心灵的干涸,他们未必像我们想象的只是“人老糊涂”好骗,他们需要的未必是保健品承诺的益寿延年,其实,他们需要的是有人抚慰孤单的晚年。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老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关注老人孤单的晚年生活。我们都知道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就是老人最好的保健品,我们都知道老人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感知社会的温度就不再孤单寂寞。但我们如果真做到了,或许骗入的保健品也就没有了市场。

  有一首歌曲叫《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当老人孤单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却可能是卖保健品的推销员,这让我相信,老人要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跪地喊妈”,这让我相信,做儿女的、搞社会工作的,该做能做的事情还很多。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