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运营不能“重物轻人”

2016年06月24日 09:15   来源:燕赵晚报   刘建国

  在福建省科技馆占地三层的展厅里,有磁电基础、虚拟技术、航空航天和综合技术等展区。虽然不收门票,但是多数时间游客不多,展厅里空荡荡的。没有导览,许多项目只有极为简单的文字介绍,即使有兴趣探究,不少人还是弄不明白其间的科学原理。(6月23日《福建日报》)

  不只是在福建,在全国很多地方,科技馆被冷落的现象并不少见。本是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科学认知的平台,如今却频频遭遇冷眼旁观,这无疑是公共资源的重大浪费。那么,科技馆“门庭冷落”,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科技馆过度注重配套硬件的完善,而缺失了对公众需求的考量。

  现实中,公众对于科技馆的需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具有多元化的属性和特征。不管是大型的科技馆,还是小型的科技馆,往往在建设和展览时都具有相似的做法和内容。正因为如此,当科技馆的单一性和僵化性无法满足公众的多元需求,自然无法激发公众的兴趣。而在日本未来馆、法国发现宫等,都是经过精心调研,为了服务公众某方面的特定需求而建立的,也都成为经久不衰的科技文化场所。

  应该说,科技馆受到冷落,正是在于一些场馆主题和展品的雷同,背后是过多的以物为中心,少了对人的关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很多地方的科技馆,都是以展示基础科学为主,在开放之初能够吸引公众,但却缺乏持久的效果。大致相同的设计,类似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模式,必然会让参观者兴趣寡然,科技馆则会越来越受到冷遇。其实,对于科技馆的建设和展览,应该遵循特色设计,更多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比如,在航空工业发达的地方,可以建设航空题材的科技馆。再比如,海洋资源丰富的地方,科技馆应该体现出海洋特色等等。假如,每个地方都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科技馆不再以同一“面孔”示人,自然会吸引到更多不同地方的参观者。同时,科技馆还应该避免单一化的讲解模式,注重引导参观者动手参与,通过互动交流来激发参观者的兴趣。

  科学传播的目的在于启发公众求知欲,科技馆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授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在于调动和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传播科学理念。假如,科技馆忽略了以人为中心,只是强调设施内容的固化模式,当参观者面对陌生的、毫无兴趣的科学知识时,注定会敬而远之。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