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馆,虽然不收门票,但占地三层的展厅里,多数时间游客不多。没有导览,许多项目只有极为简单的文字介绍,即使有兴趣探究,不少人还是弄不明白其间的科学原理。近年来,各地争相上马科技场馆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运营管理中投入少、人员配置不足、展品展示内容陈旧、互动性差,普遍缺乏吸引力。(6月23日《福建日报》)
从百度百科查了一下科技馆的定义,“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从这个定义来看,建设一定数量的科技馆很有必要,因为这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客观要求。
现在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科技馆该不该建,而在于科技馆应该怎样去建。近年来,各地争相上马科技馆项目,这是重视科技工作和科普教育的体现,其中也许或多或少有政绩观的因素,但总的来说仍是惠民的政策。遗憾的是很多地方“重馆轻展”,场馆建设花了大笔的资金,造型高端大气、装修富丽堂皇、面积越来越大,却唯独是场馆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展品展示内容陈旧、互动性差,这显然不符合科技馆“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定位。
科技馆建成之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偌大的一栋建筑矗立在那里,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必然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群众肯定会有意见和怨言。为了让科技馆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重馆轻展”的局面就必须要扭转。
首先,在科技馆的建设上,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根据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指标,科学决策建还是不建、建要建成什么规模,绝不能人云亦云一拥而上,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大,这样科技馆的布局才能合理。其次,要尽可能保障科技馆的人员和经费。科技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门票等收入来维持运转,这就需要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来保障运行,就需要有充足的人员来执行具体工作,人员和经费有了保障,科技馆的作用发挥才具备了前提。再次,要走出去“取经”。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科技馆,有作用发挥不好的,自然也有作用发挥突出的,人家好在哪里,具体是怎么做的,这些必须去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然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成功。
科技馆不只是一个场馆,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内容,多在“里子”上下点功夫,让科技馆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而是成为一间有温度的“科普教室”,这样的科技馆才是真有“面子”。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