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插队被勒死”的痛点在哪里?

2016年06月23日 10:33   来源:中国江苏网   郭元鹏

  6月20日中午,北京少林武校松江分校两名住同一宿舍的学生,疑因在食堂插队引发争执,回宿舍后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一名方姓学生用手臂勒住对方脖颈,致对方窒息休克。后经送医抢救无效,未满18岁的小刘不幸身亡。目前,犯罪嫌疑人方某已被警方控制。

  (6月22日《新华网》)

  虽然,在通报事件的时候,用了“疑因插队”字眼,可是学校里的师生都是清楚地。在发生恶果之前,两位学生因为在食堂吃饭插队引发纠纷,继而把纠纷战火蔓延到了宿舍之内,也就有了这起悲剧。插队被勒死,这是何等悲催?

  无论如何都不是痛下杀手的理由,不管有没有预想到这样的结果,勒死同学的刽子手是不能被法律谅解的。可是,除了关注案件本身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文明底线的失守。如果没有插队,也就没有了纠纷,没有了纠纷何来悲剧?这样的悲剧对于两个学生来说,对于两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对于插队的学生来说,应该知道对游戏规则,社会规则的坚守。对于勒死同学的嫌疑人来说,也不能采用极端手段。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遵守社会规则,自己又喜欢打破社会规则。我们不希望看到权钱交易,我们却主动送礼。我们不希望被插队所累,又习惯于去插队。我们不希望看到交通悲剧,自己又在习以为常的闯了红灯。当我们一次次突破了游戏规则的时候,打破了社会规则的时候,我们的文明底线也就荡然无存了。

  插队就是最为明显的文明底线失守。因此引发的纠纷不断,甚者是上演着一幕幕的血腥场景。去年的时候,一位女性在一家景区上厕所,她插队到了前面,后面的女性不干了,拿起砖头拍了下去。也是在去年的时候,一位男士在超市等待交钱,突然有人插队到了他的前面,这位男士将插队者打成脑震荡。笔者在乘车去上海的时候,也遇到过一起这样的事件。在车站等候排队的时候,有人插队了,结果两人干了起来,打得是头破血流。这样的悲剧原本是不该发生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坚守文明底线,在我们想插队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假如插队的是别人,就插在了自己的前面,是何心情?我们是不是也会是很气愤的?社会是需要秩序的,没有了秩序就乱了套。社会是需要和谐的,和谐是需要文明举止所托举的。我们却为了自己的方便,不再顾忌别人的感受,我们享受着插队的快感,却让别人怒火中烧。

  我们痛恨因为同学插队而痛下杀手的不法人员,可是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一些陋习,我们更应该为纠正这样的陋习而努力。我们需要加大维系公共秩序的文明教育,我们需要将这种插队的陋习也纳入诚信系统。等待肇事者的会是法律的严惩,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

  “插队被勒死”是文明底线失守之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