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令不少考生和家长颇为头疼:随着高考成绩被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也即将开始。
为什么头疼?不是考什么样成绩报什么样的志愿吗?难道考了个二本的分数还能指望被一本院校录取?没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打底,志愿填报得再好有什么用?
道理上的确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米”的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是蒸米饭还是熬粥喝?这里面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了。同理,填报志愿也是在做选择题。因为在同一个分数段或者批次内,有不止一所院校可供考生选择。
但凡有选择,人们就容易举棋不定、难以取舍,好比买东西要追求性价比,有时需要货比三家。对于填报志愿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志愿填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更得慎之又慎。
比如,有的考生考了不错的分数,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相应院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院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等,结果就被相对较好的院校录取了。有的考生也考了不错的分数,但在填报志愿时却没有做相应的查询、比较等工作,结果被相对一般的大学录取了,有的甚至滑档了。与之相对的,有的考生考分并不高,最后却上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甚至比有些比自己分高的考生的学校还要好。
在我高考那年,我们当地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情。“考生甲”的分数只是比一本线稍高,但最后被同批次一所“响当当”的大学录取了。“下一届”学生很羡慕,纷纷向其“求经验”。甲坦言,他在填报志愿时确实做了很多功课,但更多的却是敢于填报的勇气和运气成分。
虽然有运气成分,但在很多考生眼里,这就是典型的“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既然高考成绩已成定局,就在填报志愿上多下功夫吧。正是有了这种想法,那些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才有了生存土壤,有些叫价甚至高达近10万元。这无疑已经偏离了正常的咨询轨道。
我们要重视志愿填报,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为考生锦上添花;但不能过分依赖,更不能把“宝”都压在志愿填报培训上。毕竟,能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更多地取决于高考成绩,而不是志愿填报策略。倘若高考成绩一塌糊涂,可就连为填报志愿头疼的机会都没了。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