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高考志愿填报费赚的什么钱?

2016年06月22日 15:08   来源:光明网   舒圣祥

  2016年高考成绩即将公布,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不仅是热门话题,更是火爆生意。为了能让孩子不浪费考分进入理想学校,不少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请培训机构帮忙支招志愿填报。面对考生家长对于志愿填报的“迫切需求”,目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价格都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个别机构的填报培训叫价已经高达近10万元。(6月21日新华网)

  市场经济总能发现痛点,咨询志愿填报的生意这么火爆,收费如此高昂,充分说明如何填报志愿,确实是考生和家长的一大痛点。考的好还得填的好,这是现实,想当年,我就是志愿撞车滑档的直接受害者。如今虽然是所谓平行志愿,但其中门道依然很大,相比高校还可以提前开展“掐尖”,考生对于怎样的分数可以上怎样的高校,几乎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这是一场单盲实验,形同撞大运。

  有人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上当受骗,这种善意的提醒当然很有必要,但是,这恐怕不是问题的关键。家长愿意掏钱,不会是傻瓜,培训机构敢狮子大开口,也不会没两把刷子。所谓大数据填报志愿,真的只是胡诌吗?我不这么认为。相反,大数据对于填报志愿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培训机构的老师帮人填志愿,当然不是因为善于掐指一算,而只能是依靠大数据系统。当大数据很完善,怎样的分数最有可能考上怎样的高校,其实就像是看澡盆里的鱼,一点都不神秘。如果相关机构对此确有研究,属于市场交易的收费行为,非但不应简单质疑,反而应该充分肯定,因为它能帮助很多考生,不浪费自己的分数。

  真正的问题是,那些交不起钱的孩子,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完全处于盲人摸象状态。多少年了,收了报名费的考试机构,所能提供给考生的依然只是一份简单到无用的报考指南。培训机构用来赚钱的往年录取情况大数据系统,其实是考试机构应该向所有考生免费提供的,报名费里应该就包含了这个钱。不对考生提供,只出售给培训机构,信息公开变味成了信息买卖。

  现实很清楚,培训机构找到了考生和家长的痛点,考试机构却一直在无视。尤其是那些农村孩子,他们对所填学校和相关专业几乎一无所知,考试机构从来不觉得自己有相关的咨询解答义务。说白了,10万元志愿填报费,赚的不是别的钱,而是信息垄断费。考试机构不对外提供相关信息,考生只能求助于收费的培训机构;而那些交不起钱的考生,依旧在撞大运。

  由于报考者太少,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几所京沪名校,2015年在江苏的理科投档线就是本一线。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考了更高的分数却只能上更差的学校,好学校也招不到好学生,这对双方都是损失。基于大数据系统和填报信息实时公开,这样的情况必然大幅减少,关键是,考试机构应该快点从报考指南时代走入报考大数据时代。(舒圣祥)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