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17日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重组办法》继2014年11月之后的又一次修改,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市场俗称的“借壳”上市。本次修订旨在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所谓“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以此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从而回避正常上市所需的排队等待、多重约束。因为,种种事实证明,“借壳”上市无论从上市的时间还是要求来看,都要远低于正常上市。所以,那些急于通过上市获得更多资金、资源的企业,都把“借壳”上市作为主要通道,继而爆炒“壳”资源,让“壳”的估值完全脱离了正常的市场轨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此前已经“借壳”成功企业的情况来看,被“借壳”的大多是实体企业,“借壳”的则更多是非实体企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实体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使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成主要为非实体企业服务,导致实体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更差,融资难度更大、融资成本更高,更不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并诱导资本进一步远离实体产业,导致资本撤离实体经济的现象更加严重。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门槛是相当高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尤其在资本市场不太稳定的大背景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上市资格的难度更大。前两年,就因为暂停上市审批,就造成上千家企业排队等待。虽然此后一部分企业撤回或被证监会打回,可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近千家企业在排队等待,有的已经等待了5年以上。相反,那些通过购买“壳”资源的企业,却很方便地获得了上市机会,造成上市过程的资源配置极不公平,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被破坏。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习惯于靠概念说话,靠概念炒作。因此,在“借壳”过程中,也往往是实体企业要想获得“借壳”机会,难度很大。尤其是“壳”成本让企业无力承受,即便勉强获得“借壳”机会,进入资本市场后的市场反应也明显不如那些概念性企业。如互联网企业、影视企业、手机游戏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被边缘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虽然新三板的开通,缎带了实体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实体企业更多的机会。但是,从新三板企业市场的反应来看,实体企业仍然是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与非实体企业竞争,也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关注。相反,那些有概念支撑的新三板企业,则受到了资本的强烈追捧,股价也被炒得完全脱离实际。
证监会通过修改上市公司重组办法,对“借壳”上市做出更加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以监管替代管制,堵塞“借壳”漏洞,不让“借壳”上市以松于正常上市的方式出现,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符合当前市场实际的。前提是,必须说到做到。因为,在此次修改谫,重组办法已经有过两次严格要求,亦即“借壳”上市必须视同IPO,不能降低标准。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如人意,仍然是“借壳”松于正常上市,从而让按照正常上市取得上市资格的企业,也信心大减,有的则干脆放弃了上市想法。
我们说,在没有推出注册制前,对“借壳”上市,应当严于正常上市。只有比正常上市严厉,“壳”资源才不会那么吃相、不会那么紧俏,“壳”资源的价值才不会被资本爆炒成严重脱离实际价值。要知道,如果推出注册制,上市的门槛不再那么高,“壳”资源价值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回归正常轨道,就不会被爆炒。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控制好“借壳”上市的节奏,使“壳”资源不再被爆炒,除了严格“借壳”上市的监管之外,还要加快注册制改革的步伐,让市场对“借壳”上市予以规范,让“壳”资源不再成为爆炒的工具。
在管理层努力为实体经济进入资本市场创造机会的同时,规范“借壳”上市行为,抬高“借壳”门槛,也是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一点,必须坚持。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