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日开始,广州市进一步扩大活禽经营限制区范围,约300家活禽档口退出历史舞台。记者巡城发现,由于新增区域部分档口未做好禁售活禽准备,忙于改造,街坊只能买到冰冻鸡;也有档口转型很仓促,屠宰设备还留在市场里,售卖的鸡看上去也是刚刚宰杀完还在除毛的。一名家禽档主赖先生说,市民知道今天起禁售活禽,昨天都过来抢购活鸡,“平时一天卖10多只,昨日卖了60多只,活鸡都卖光了”。(4月2日《广州日报》)
一纸禁令不让卖活禽容易,但市民抢在禁售活禽前“抢购活鸡”恰恰表明,让市民接受冷鲜鸡、放心吃绝非易事。最简单的问题是:规范化后,冷冻鸡或许能够做到全是刚宰的新鲜鸡,但这鸡到底是在哪里杀的、哪天杀的、保质期有几天、环境卫生怎么样,老百姓如果不明不白,单凭卖家口说无凭,你叫他们如何相信?
事实上从去年5月5日起,广州就开始在部分区试点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禁止经营活禽。虽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市民和部分经营户并不买账。诸如口味不习惯、价格高、转型改造政府补贴资金难到位、加工运输供应能力不足等,都是拦路虎。现在看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禁止活禽上市,不是在广州一地。全国不少地方,譬如上海、南京等地,都在做这件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些地方事前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上海出台了冷鲜鸡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地方标准。这个标准,覆盖了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安全,因而,有效规避了可能存在的不法商贩用冷冻鸡冒充冷鲜鸡、在运输时也做不到冷链配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只要存在,则势必会对舌尖上的安全造成隐患。
另外,市民“抢购活鸡”,除了对安全不放心,还有一个饮食习惯问题。如何让吃惯了活鸡的市民接受吃冷鲜鸡的现实,这需要在前期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必要的舆论宣传引导。而让他们信服的,不光是吃“光鸡”的社会现实意义,更是冷鲜鸡和活鸡是否具有一样新鲜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切身体验。这些都是管理者眼下亟需弥补的功课。
看不见活鸡,首先得有看得见的明白的规范和鲜活的管理,能让消费者像逛超市买经过层层把关的肉制品那样乐意接受光鸡,那么,市民忧心的“走鬼”卖活鸡,以及偷宰活鸡的市场自然就没有了前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