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莫让欧洲杯成为“球迷悲”

2016年06月14日 07:13   来源:红网   高永维

  眼下,欧洲杯正在开打,不少球迷熬夜看球,自然少不了冰镇饮料、零食、啤酒、烧烤。按以往经验,每次世界杯、欧洲杯赛事结束后,医院的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门诊,不少患者都是球迷,在连续一个月的熬夜看球后,因没有休息好,加上久坐和不规律饮食,身体发出了警报信号。(6月13日中国新闻网)

  今年夏天球迷算是有福了,这边美洲杯还没有结束,那厢欧洲杯就又鸣哨开场了。观看美洲杯,球迷表示压力不大,毕竟多数比赛都在北京时间的上午。可是看欧洲杯就压力“山大”了,坚持守到三更半夜看球,这还真需要一点“精气神”。

  熬夜看球对一般人而言很难说是享受,但是真球迷却乐此不疲,毕竟是四年一遇的狂欢,哪能那么轻易就错过了呢,所以约三五好友、备三五箱啤酒,吃着、喝着、看着、聊着,这将是多数球迷一个月里的写照。

  连续一个月熬夜看球,随着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而悲喜,进球时挥舞拳头,失球时捶胸顿足,这其中有美好、有激情、更有回忆。可是长期熬夜,一般人肯定撑不住,一些问题难免会随之而来。

  首先是健康的问题。熬夜本身就不利于健康,再加上饮食没有规律,冰啤酒喝着、有尿了憋着,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先看球后看病就在所难免。

  其次是工作的问题。熬夜看了一晚上的球,第二天工作还不能不上班,毕竟没有几个单位会放“看球假”,这样一来那些场场不落的真球迷,势必就会对工作力不从心,呵欠连天、犯困打盹,哪里还能集中精力。工作干得不好,被领导批评事小,如果因此丢了饭碗,甚至是出了事故,那麻烦可就大了。

  再次就是和谐的问题。球迷一门心思看球,做的家务肯定就少了,对老婆孩子的关注也就不够了,如果是一天两天还好,可是如此持续一个月,家庭不免就会闹矛盾,轻则吵,重则闹,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三五个好友约在一起看球,所支持的球队未必相同,“各为其主”意见相左就不可避免,如果是因此闹了别扭甚至是动了拳脚,那不仅是失了和气,很可能还就此伤了兄弟。

  身体有恙、工作有忧、家庭失和,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欧洲杯无疑就成了“球迷悲”。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只能是把握好一个度。让球迷不看球,这肯定不现实,那样的话还算什么球迷呢。球当然得看,关键是得管得住自己,看球时不暴饮暴食,场次有选择,激情之中保持理性,这样才能享受足球带来的纯粹的快乐,而不是为足球所累。

  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但足球可以成为扮靓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欧洲杯、美洲杯还是世界杯,我们只享受精彩,不制造无奈。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球迷友谊的小船 不能说翻就翻    2016年04月14日
  • ·国足球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015年12月01日
  • ·国足距离世界杯有多远?    2015年11月19日
  • ·球迷"骂场"是一种文化暴力    2015年07月27日
  • ·再看恒大,整个心都稀巴烂    2015年04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