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来,一些地方改名时有发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名?为何要复名?相关社会学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复杂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发展,政府决策应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减少改名导致的割裂传统等负面影响。
赵志轩(河北 职员):“任性”更改地名,无论是贪大、媚洋也好,还是复古求怪炒作也罢。在笔者看来,这都是短视、急功近利,没有文化修养和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很多地方轰轰烈烈“任性”更改地名的行为与举动,看似高明,实则破坏的是文化传承。
主持人:改地名是否真的能带来收益,这笔经济账该怎么算?
江德斌(浙江 职员):地方改名不是单纯的更改地名就完了,涉及到方方面面都要跟着变更,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名称、道路标志、街道门牌、印刷品等,都要跟着改名,否则就会错乱。对于居住此地数十年的居民而言,往往感觉不到好处,反而觉得是在瞎折腾,搅乱了自己的生活,还要重新适应新地名。改地名是否能够带来收益尚不清楚,需要经过多年以后的经济指标对比核算,才能弄明白是赔本还是获利。但是,在改地名的时候,就要先花掉一大笔钱,更换招牌、路标、名称、公章等都是支出。
主持人:如何遏制一些地方随意改地名的冲动?
苑广阔(广西 职员):避免地方政府频繁改名的办法也并非没有,一则,为了规避行政行为的随意性,需要加大法律对改名这一行政程序的制约作用,加大对地名稳定性的法律保护作用。二则,改名一定要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包括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普通市民,尤其是对于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了网民的意见。三则,改名的成本,要有充分的估计,尽量精准的核算,如果成本太高,超过了地方经济或民意的承受能力,那么就要谨慎改名。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