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不能变成“乌托邦”

2016年06月08日 07:04   来源:北京日报   范荣

  刚刚过去的周末,瑞士对一项“无条件基本收入”提案进行了全民公投。根据该计划,政府将每月向瑞士成年公民无条件发放2500瑞士法郎的基本工资,结果有超过76%的投票者对此说了“不”。

  “天上掉馅饼”竟然不去接,如此好事却没人买账,听来实在叫人诧异。但细细咂摸一番,瑞士人民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众所周知,瑞士属于高福利国家,但大家更懂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政府发的钱恰恰来自居民缴纳的税款。在瑞士,居民工资收入几乎一半用来缴税,也难怪一些人宁愿在家领失业救济也不愿工作。倘若这项“超级福利”通过,意味着更重的税负和其他公共支出的锐减,究竟是“瑞士的解放”还是“懒汉的福音”呢?

  俗话说“花钱还得看家底”。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自身收入,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同样要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不损害经济效率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既可以兜底风险,又有助缩减收入差距,无疑是好事一件。但过于“乌托邦”式的高福利却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且不说这种“吃大锅饭”的公平实质就是整个社会养懒汉,会摧毁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更何况,过度的高福利让财政面临“不能承受之重”,最终会拖垮整个国民经济,诱发经济危机也绝非危言耸听。

  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尤其要保持理性。出台政策也好,推行改革也罢,都要着眼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争得选票、迎合选民,而做一些脱离实际的空头承诺。否则,许下的福利或许就会成为压倒自己的稻草。这方面,很多例子足以为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左翼政府为赢得选举,不但不反思既有“高福利”体制之弊,寻求改革之突破,还拒绝财政紧缩,继续维持原有高生活水平。结果,整个国家财政崩溃、资本外流、陷入破产。而此番瑞士全民公投之前,联邦政府和议会两院都认为这项动议过于理想化,鼓励民众投下反对票,着眼点或许就在于此。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高福利看似美好,却不能持久。一个人只有勤奋努力,日子才能过得长久,否则就会坐吃山空。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