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3点,在武汉市会议中心,71位2015年以来新提拔市管领导干部家属参加“全市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家属廉政座谈会”,会议主题:廉洁齐家,树立良好家风。其中有家属提到,“感谢整个环境的改善,我丈夫在家的时间更多了,和家人接触和交流的时间更长了,精神面貌更好了”。(6月1日《长江日报》)
“八项规定”之后,从严环境便持续升温,而家属能有“丈夫在家时间更多”的感触,其中意味犹深。2014年,便曾有“家属”发出类似声音,9岁的三年级学生实现了“官爸爸常回家吃饭”的愿望;某官员“活动”越来越少,自然而然便“习惯性回家”,抓作风、纠腐败,竟连同生活习惯也一并改变,在“生活”与“工作”的交错上,“在家时间”还真就成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作风指标”。
在以往,“回家”二字何尝不是“老大难”,不少人已然体会不到“下班”的概念,外出应酬、内部活动,走单位“串门子”,终日醉醺醺。迫于无奈也好、主观习惯也罢,这些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更是诸多作风问题,许多“领导”甚至养出了饕餮之欲,动辄数千元一桌的酒席,非茅台或洋酒不入口,出入高档会所、乱结私人关系,稍不注意便酿出腐败痼疾。习近平同志便曾质问,“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还告诫各级干部,“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没有了应酬,缺少了“活动”,不是工作就是家庭,“在家时间”自然多了起来,因果关系大抵如此。好的作风,未必是终日辛劳,为工作鞠躬尽瘁,但休劳有度、兼顾家庭,本身就一种平淡、低调却充满幸福的状态。人在家,说明在日常刹住了一些不正之风,放眼“吃喝”细节处,酒肉放纵有损健康、大摆桌席有损公款、徒耗时间影响效率。当前,显然少了些无奈,更少了违规违纪的机会,刹住吃喝歪风,就是扶正了政风党风,领导干部回家了,于个人、家庭、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健康状态。
狠纠作风,既要雷厉风行,有些大动作和“硬杠杠”,更要精于细节、置于日常,在不知不觉的改变中,净化生活、扔下“包袱”。其实,除了“在家时间”的标准外,工作餐的落实增加了工作效率、“禁酒令”的落实减少了健康负担、送礼禁令的落实削弱了腐败可能,在精细繁多的“红线”下,被绑缚住手脚的只能是别有用心者,反倒是一身清白者愈发习惯、愈发享受,愈发在平淡与知足中坚定廉洁正派之心,毕竟吃喝玩乐之间,百弊而无一利,一些群众的“仇官”心态,又何尝不是在这类“不正常”中失望而来。
“在家时间”成为一种作风指标,是正常的、有利的,在细节处,我们看到温馨团聚和平淡朴实的同时,也看到了越来越少的歪风劣举,看到了重新归位、趋于常态的清正作风。这样的指标,还望多一些、再多一些,学会像普通人一样作息生活,也是一堂人人该上的“作风课”。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