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少年之独立精神是创造未来的最佳路径

 “少年志,梦未来”喜迎六一儿童节系列评论之七
2016年05月31日 14:03   来源:未来网   

  编者按:2015年6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体代表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为深入宣传党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要求和关怀,展现当代少年儿童的时代风貌和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未来网从5月26日起持续推出“六一”儿童节系列报道和评论,以期全社会共同为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努力,让少年儿童能够成长得更好。

  “怎么做才能叫爱祖国呢?为什么很多人闯红灯?学习真那么重要吗?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一组父子对话形式的漫画,已然火爆网络。在漫画中,机智爸爸回答儿子疑问的方式,并不是灌输教育,而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出正确价值观,获得众多网友点赞。漫画作者刘延亮说,孩子的成长成才,最需要培植独立精神,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最终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的确,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的问题和困境,唯有做到不逃避、不退缩,积极主动去面对、去解决,才能一点一滴地获取经验,进而稳扎稳打地赢得成功。由此,不禁再次想起《少年中国说》的铿锵话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用于欧洲,则国用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016年的儿童节即将来临,央视“六一”晚会也将如约而至。

  据悉,这台名为《快乐成长》的晚会,将作为央视送给全国少年儿童的梦幻大礼,于6月1日晚的黄金时间在央视综合频道、少儿频道同时播出。其中,有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情景音乐剧,意在提倡和激励少年儿童的独立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自立自强。而我觉得,这一“少年独立”的节目思想,恰恰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殷殷期望的重要抓手。

  “少年独立”是学习做人的不竭源泉。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要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就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根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其各方面的长足进步和全面发展。就孩子来说,自立方能自强,自强才会成才;而真正的成长与成才,若是缺少了独立自主的坚强意识,就有可能像温室里的花朵,或是老母鸡翅膀底下的小鸡,经不起风雨磨砺,更难现创造动力。

  “少年独立”是学习立志的不竭源泉。从小学习的基础在“学”,而关键在“习”。换言之,孩子在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善思考的人云亦云,更应摒弃照搬照抄的囫囵吞枣。在很多情况下,着力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和独创的思维,绝对比按部就班的“乖巧”与“听话”更为难得,也更显重要。因此,要像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一样,关注他们的心智成长及个性思考。

  “少年独立”是学习创造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应该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那么,做到让广大青少年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成长成才观念,就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一以贯之地培植其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

  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多种举措,行之有效地推高“独立精神”,争当创造未来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未来网评论员 司马童)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