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互联网+打拐” 这条路子走对了

2016年05月20日 14:52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该平台可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及高德地图等移动应用APP,向儿童失踪地周边人群,推送失踪儿童信息。

  孩子走丢了,第一时间当然是报警。警方如何在第一时间动员群众、利用专业手段和社会资源找回孩子——这是问题的关键。这些年,我们看惯了“千里寻儿”、“万里找女”的悲怆。信息零散、资源割据,成为走失儿童回家的重重门槛。有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但愿人人的举手之劳,成为助力公安部门找回孩子的回春之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打拐”思维。在孩子走丢后找寻的“黄金时间”,将失踪儿童体貌特征、照片等相关信息通过新媒体、移动应用对公众发布,有利于信息精准推送、有效到达。譬如,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的,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时间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这可能比有限的亲属寻找、警力寻找更有效,更靠谱。

  2011年,有公益人士开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此后“随手拍”如火如荼,但也发生了很多“误伤”事件。及至2016年4月,一条消息在网上热传:链家全国6000家门店将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所有门店将张贴守护站标识,方便孩子们求助。各种商业机构跟风式“守护”宣言不断,让公众担心的是,此类“有心无力”的救助,会否“不帮忙、只添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安部门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打拐的专业行动和反拐的群众之力整合起来,也许会成为最有效的应急响应。

  眼下要做的,也许还有两件事:一是将类似功能整合进手机用户的公共服务类APP。相较于删也删不掉的一大波流氓软件,也许这才是真正需要捆绑安装的基本程序。二是举一反三,将紧急救助、求助等公共职能互联网化,公安部只是开了个头,更多职能部门当有所启迪。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网络打拐应丰富信息发布机制    2016年05月18日
  • ·“互联网+打拐”需公众助力    2016年05月17日
  • ·打拐的网络可织得更密一些    2016年05月17日
  • ·朋友圈晒照,只是打拐辅助办法    2016年01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