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疯狂”科技推动发展

2016年05月20日 09:37   来源:光明日报   李宓

  近日,美国“海上猎人”反潜无人舰艇正式下水,“小精灵”无人机群系统项目合同正式发布,XS-1太空飞机第二阶段研发内容正式发布……这一系列先进军事科技的背后都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

  很多人对DARPA不熟悉。然而,从半导体、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到隐形战机、举办百万美元大奖的机器人挑战赛,正是这个经常被打上“疯狂”标签的神秘机构催生了现代社会众多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引领高科技潮流。

  从“无人化”到“半人马”

  军事未来学家保罗·沙尔负责智库机构“新美国安全中心”的“20YY年未来军事作战计划”项目。他说,美国军方开始曾孤立地看待无人系统,希望让这些设备从事人类无法从事的危险任务。但近年来,美国军方的理念开始向“有人—无人”结合的方向转型,即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说的“半人马模式”。

  就像希腊神话中人头马身的“半人马”,这个模式不是让机器取代人,甚至不是让机器自动在人类身边工作,而是让人机融合,进入一种最佳的“共生模式”。沙尔解释说,利用机器的速度和力量让人类做出最佳判断,让机器的精准和人类的可塑性完美结合。

  去年11月,沃克在“里根国防论坛”上表示,F-35战斗机就是“半人马模式”的最好例子。他认为F-35并不是一架战斗机,而是“飞行的传感器/计算机”,在飞行过程中收集大量数据并分析处理,在飞行员的头盔上展示。“我们绝对有信心,因为这是机器在帮助人做出更佳决断。”

  DARPA局长阿拉蒂·普拉巴卡尔曾表示,在美国军方的众多计划中都能看到“半人马模式”的影子,这超越了特定技术的范畴,是理解技术的一种全新方式。

  从“AI”到“IA”

  5月8日,美国启动了“靶向神经可塑性训练”项目。用通俗的话说,DARPA将利用“颅内芯片”帮助人提升学习能力、逻辑运算和记忆力。这被称为IA,是“智力提升”的英文缩写。

  与人们熟悉的通过机器模拟人类智商的AI——人工智能不同,IA是试图利用已有的各种科技手段辅助提升人脑现有的能力。

  在神经学里,神经可塑性是和学习能力直接挂钩的概念。小朋友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语言学习能力让成年人艳羡,这就是因为儿童的神经可塑性在人的一生中处于峰值。

  早在2011年,DARPA就将“颅外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到智力/学习能力提升的领域,利用电极贴在皮肤上的特定位置并释放少量电流,让学习者在20分钟内达到200%的学习速度提升效果。这项技术因为安全易行近年来非常受欢迎,并已经运用到狙击手和飞行员的训练上。

  业内人士认为,“靶向神经可塑性训练”是对人工智能提出的挑战,以学习提升为契机带来更强的人类大脑是科学家对人类极限的探索。著名杂志《连线》曾评论说,纠缠于AI(人工智能)是错误的思考未来的方式,IA(智能提升)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最具潜力的能够改变世界的领域。

  所有革命性创新的开始,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及大多数人的不解。DARPA推动的很多技术研发项目,起初的想法听起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黑科技”,而最终这些“黑科技”变成了现实,不单在军事领域应用,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看似疯狂、难以实现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对科技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以及实践中的严谨性。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搭建一个识别科技风险的平台    2016年07月12日
  • ·重视科技就是保障子孙有饭吃    2016年07月06日
  • ·满怀信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2016年06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