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得益于出品人方励那充满争议的一跪,《百鸟朝凤》这几天实现了票房逆袭,俨然成了一匹文艺片黑马。
出品人方励的一跪,将《百鸟朝凤》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毫无疑问,这一跪是次完美的“舆论公关”,制造了话题引起了关注,也勾起了人们对文艺作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然而如果吴天明还在,这“一跪换票房”的行径怕是对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侮辱。或许和众多文艺作品一样,影片的呈现只是一个艺术家对文艺的传承,承载着一种本就“曲高和寡”的人文情怀,而这种孤独的骄傲恰恰是艺术家心中的一方净土。
其实作为小众文化,文艺电影的市场本就呈现出一种低迷的势头。在大数据时代,大众文化不断衍生,社会环境日渐浮躁,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本就存在这一种扭曲的审美,和传统艺术相悖,更倾向于轻松、通俗的速食文化。《小时代》堪称烂片,却能轻易抓住年轻人的诉求,华裳美服、俯瞰都市,还有烂俗的灰姑娘和王子的桥段,烂口碑和高票房从来都是一对好兄弟,电影人的艺术自尊在当今社会变得弥足珍贵。
在一个需要话题和噱头的速食文化时代,真正的“脍炙人口”早已被商业的洪流冲刷得所剩无几,文化舶来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文化主流,让真正的文艺工作者输给了“商业文化”。其实长久以来,文艺和商业就很难“分庭抗礼”,传承的代价往往呈现“入不敷出”的潦倒之势,追溯到今天,纯粹的文艺更是难以糊口,被迫和铜臭挂钩。
文化传承人是没有太多靠山的,他们的靠山就是对文化的忠诚,而这份忠诚解决不了温饱,徒留下的只有独自摩挲文化瑰宝时闪现的一抹微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民对文化的敏感性不尽人意,将传统的文化逼到一个狭窄的角落,只有极少部分的受众能够在浮躁低俗的“大众速食效应”中如获至宝般地青睐于此,而这份欣赏的冷清也注定是一场孤独苦旅。社会引导的缺失是过分功利的产物,人们往往会忽视难以产生“实际货币价值”的文化产物,而国家理应对其“溺爱”,对真正精良的作品加以扶持,让纯粹的文化找到靠山,在孤寂的同时拥有走下去的勇气。
《百鸟朝凤》的逆袭,只是一次舆论公关的成就,而非文化拔得头筹。精良作品的未来仍是一个不敢妄断的未知数,文艺工作者的未来也未必能守得云开。但此次事件应引起相关文化机构的重视,让文艺工作者保持初心,也要让文艺传承人有饭吃。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能真正俘获观众的心,让更多值得传承的文化,有更长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