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物馆不该排斥熊孩子

2016年05月19日 07:15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苑广阔

  “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近日,科普大V“@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的一条微博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发生在博物馆的不文明现象的某种思考:现在的博物馆是否已沦为另类的“儿童游乐场”?(5月18日《北京晚报》)

  熊孩子到了博物馆,博物馆就成了游乐场?笔者认为,这其实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孩子到了哪里,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老师不加以约束、管教,这些场所的管理人员不进行引导与管理,那么哪里都会成为游乐场。所以说问题并不在孩子们身上。喜欢嬉戏、追逐、打闹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这样反而不像孩子了。真正应该对此有所反思的,恰恰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不管是孩子的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告诉他们,嬉戏与打闹是要分场合与时间的,在博物馆、图书馆这种地方,就必须进行克制、保持文明。当孩子们在长期的教育和引导下养成了习惯,形成了“下意识”,以后再去这些场所,不用大人管教,他们也会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与准则。

  而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或志愿者,除了需要辅助孩子家长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外,还需对熊孩子们的天性有充分的估计,做好各种展览物的保护工作。比如有博物馆人员抱怨,有家长抱着孩子去触摸围栏内的大象模型,那么我们除了要对家长做好劝导和教育工作,还应把围栏设立在离模型大象远一点的地方,让参观者摸不到、够不着。

  我们之所以说博物馆不应该排斥熊孩子,反而应该欢迎他们的到来,是因为这些今天的熊孩子,正是明天博物馆的主流参观者、受益者。他们也许调皮了一些、喧闹了一些,但是只要进了博物馆,就会受到熏陶、得到教益,就会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与博物馆接近的种子。为此,我们除了排斥孩子走进博物馆之外,难道不应该想想其他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走出寂寞的博物馆也别太闹腾    2016年05月20日
  • ·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6年05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