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精英的踯躅与中概股的尴尬

2016年05月16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一 帆 

  在周末的菜市场偶遇四个多月未曾谋面的邻居小C,竟然在菜摊前那样站着交谈了半个多小时。

  小C早些时候报名参与了某个目的地为美国的中国精英移民计划,过去的四个月举家去美国面试,顺带旅游。说起旅游见闻,从汽车旅馆,到高速公路,再到黄石公园,小C滔滔不绝,而说起移民办理进程,小C却有些语塞了:美国虽有世俗眼中的千般好,但真正过去就不得不直面种族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语言的障碍还在其次,朋友和社交圈的凋零和重建是这个年龄的最大恐惧,想想自己在北京打拼的成果都得放弃,到异国他乡从头来过顿感悲凉。

  这让我瞬间想到了中概股的境遇。虽然千方百计绕过了若干国内上市约束,漂洋过海地获得了美元标示的价签,但同样由于法律和文化的陌生与差异,屡屡遭遇美式监管和做空的尴尬。再加上,由于估值的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中概股回归成为潮流。去年年初的暴风科技、年中的七喜控股和年底的世纪游轮,让2015年成为中概股回归潮的爆发之年。据统计,去年总计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

  或许也正因此,中企海外上市大幅降温。投中信息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4月份,海外市场仅2家中企完成IPO,银科控股于纳斯达克上市,中国乳业于澳交所上市。而今年一季度,也仅有2家中企在美上市。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了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也正逐渐成为潮流。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52.37万人,学成归国人数达40.91万人。与2013年、2014年统计数字相比,年度出国留学人数和归国就业人数之差逐年缩小。这背后自然有国内良好创业就业氛围的吸引。

  这恐怕也是小C谈起移民踯躅不前的原因。即使以为了孩子之名移民过去,能否顺利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即使能够找到可以养家的工作,要打拼多少年才能获得与国内相当的生活水平?而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还有多少体力从零开始打拼?如果打拼不成还能不能回来?细思恐极,问题又回到原点:究竟该不该出去?

  对于那些如今要回归的中概股,类似的问题就是,当初究竟该不该出海?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