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中国一直在政治、经贸、文化各领域保持良好的合作,很多在巴国旅游过或生活的人,也对巴基斯坦人对待中国人特有的热情印象深刻,长久以来,“巴铁”成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标志词。
本月6日,中巴经济走廊最大的道路项目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正式开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都备受世人瞩目。但同时也有消息称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反对声浪一直未停,甚至一些反政府示威者打出了“中国人滚回去”的横幅。对此,有些国人觉得不解,“巴铁”怎么没那么铁了,也有人觉得这显示中巴未来的政治、经贸关系可能会变得不确定。然而,巴国所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反对声不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示威者的目标并不在中国。
巴基斯坦从来不是铁板一块的国家。一方面,巴国内民族多元,大民族(旁遮普人占人口63%)与小民族(信德人、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的政治理念、经济利益等的分歧一直存在。而军队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团体,与民选政府之间还时有不和,这是巴基斯坦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的一个政治特色。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经济最重要的问题是自身造血机能不足,国内储蓄率仅为8.5%,投资率也只有15%。投资不足使得巴国内基础设施瓶颈愈发突出。经济已陷入低水平均衡之中,寄望于外界资助是其打破困境的必要选择。在巴各利益团体的眼中,中巴经济走廊沿线项目以及由此涌入的大量中国投资不啻是一个大蛋糕。
中巴经济走廊从筹建之初在巴国内就陷入了利益之争,巴政府最先坚持优先建设东线项目,曾一直受到各政党以及俾路支等省的质疑和反对。此后,位于西线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与位于东线的旁遮普人要求获取这块蛋糕的利益之争一直存在。西线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安全形势不佳而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巴基斯坦,经济利益的博弈往往不限于议会之内,也会演变成各种街头暴力和武装冲突,这也让巴国内围绕中巴经济走廊的利益之争为我们所知。
巴基斯坦军队最近也提出,由于中巴经济走廊国防意义重大,军队也希望能对项目有发言权。未来谢里夫政府是否可以在这些利益团体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但这些显然并非中巴经济走廊自身的问题。巴国如能平衡国内的利益之争,事实上也会相应减少中国在巴国投资遭遇的不确定性风险。
网传的一张巴基斯坦人打着“中国人滚回去”的横幅,标语下署名却是一个早在2013年就被巴政府定义为恐怖组织而取缔的一个武装分裂组织。在巴基斯坦,反华从来都是非主流,甚至在非主流中都是最边缘化的。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确是朝野政党鲜有的共识,除了已有的政治、经贸合作所积累的互信基础外,这也是由巴基斯坦的战略安全环境决定的。(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