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无感”何言真正的“提速降费”

2016年05月11日 08:42   来源:大众日报   邓海建

  5月6日,国家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谈及提速降费时表示,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而对于广大用户对“提速降费”感知不明显的抱怨,其表示,我国用户规模庞大,所以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费用下降2.6元,用户对此基本没有感知。(5月9日《新京报》)

  工信部作为运营商的婆婆,出面解释公众对提速降费基本无感的疑问,也算是分内之事。不过,“月降2.6元”,乃至于“用户对此基本没有感知”——这怪胡椒面太少还是汤太多了呢?

  任何诡辩都不能回避一个真问题:用户“基本没有感知”的降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道理其实也不复杂:一则,公众固然要看到去年“提速降费”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等大数据,但也要看到,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当下,根据最新出炉的三大运营商2015年业绩报告,其合计净利润达到1391.14亿元,平均日赚3.81亿元——粗放式比对一下,所谓“让利优惠”,恐怕并不值得太过欣喜。二则,“惠及用户超过400亿元”,数字听起来很感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400亿元”,大概是个理论上的“优惠幅度”,与真金白银的利润及收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何况,这“400亿元”的测算标准与流程,也不够透明。

  国际电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日本目前光纤用户占总用户比在全球最高,达到73%,韩国可达到69%,美国9%;发达国家平均值18%。根据工信部预估,到今年年底,我国光纤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年内基本可以达到80%,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用户数也好,覆盖率也罢,这对于运营商是个赚钱的基数,但对于民众来说,未必有多少实打实的欣喜。在“化石级”漫游费痴缠20余年而恋栈不走的时候,在“中国广电”拿到户口而被民众冀望搅局网络价格的时候——对于成为基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源的互联网,消费者最大的期盼,也许未必在于软硬件的急速改良,而在于如何将之从生存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压力中,稍稍透口气、稍稍减点压。

  去年上半年,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意见》,再到三大运营商相继公布“实施方案”——大戏连台,舆论声动,但曲终人散,却一地鸡毛。亏本的生意当然没人做,消费者也并非逼着电信服务重蹈“廉价药”的命运,不过,“提速降费”也是迫在眉睫。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我们去年(2014年)一亿多人次出国旅游,结果出国漫游的增长速度却是下降的,因为漫游费太贵了!”……

  眼下上网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审计一下去年提速降费方案的落实情况——包括这“400亿元”的胡椒面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二是厘清概念,告诉公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速降费”。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